把这次在世邦的整个面试经历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希为有志于加入世邦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1)先说说总体对CBRE的感受
世邦魏理仕在全球地产服务业的地位相信不需要我多说,如果能够在这里开始职业生涯,对于渴望进入地产业的人(至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起点和发展平台。也许是由于提供专业化极强的服务,所以包括世邦在内的地产五大行很少有大规模的校园招聘,大多是通过猎头或社会招聘的形式挑选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他们这些“偶尔为之”的管培生招聘算得上是精挑细选,竞争程度也非常激烈。由于跨了一个春节,所以世邦这次招聘的战线拉的稍微有点长,从网申到最后面试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而也就是在这个期间,过去对我来说只停留在职业畅想里的CBRE一步步走进了我的生活,变得真实和生动。“尊重”是我在世邦面试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在这里无论是HR还是企业高管都以一种真诚平等的姿态对待所有应聘者。我相信这不是临场作秀,而是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使然。无论最终得到offer与否(其实内心极度渴求。。。),这次的经历都让我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2)笔试
接到笔试通知是在我求职最煎熬的时期,异常激动。个人感觉通过网申进入笔试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只要网申时填写的简历与职位具有一定匹配度和相关度应该都能获得笔试的机会,因为世邦好像更注重接下来的一系列综合考评。
整个笔试持续一个半小时,4个简答题任选两个,一道中文作答一道英文作答,每道题不超过500字。难度不是很大,组织好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就好。这次的题目如下:
a若没有选择房地产行业,会以什么作为自己的事业?
b是否有过转专业的经历,如何应对?
c“don't break the rules, just follow them”评价这句话
d你认为PHD是否有用,如果有机会会攻读吗?
3)面试
小组面:
笔试大概一周后就有面试通知,第一次是小组讨论,总共持续一个多小时,全程英文。面试官分别是CBRE北方区和亚洲区的人力主管,非常友好。讨论的主题很简单——“Campus Life”,六个面试者可以畅所欲言,围绕着主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许是话题内容的原因,这是我经历的所有AC面中最和谐的一次,没有面红耳赤的争论没有针锋相对的斗争。也许这就是CBRE所秉承的风格吧,融洽的团队合作。由于海归众多(本人除外),所以话题主要集中在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讨论结束,HR问了几个问题,比如“最看重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最后还对我们的表现提了几点建议,非常中肯非常实用。
自己的感受是,其实英语能力不是首位,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经历和生活要有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简单流畅的语言组织起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这种讨论也是对日常工作中常见场景的一种模拟,例如如何开始一段谈话,如何自然地接过别人的话题引出自己的想法,如何调动和调节谈话的气氛等等。良好的沟通不是简单肯定或否定别人的想法,而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交流,需要相互引导中不断加强谈话的深度。当然,自己做得不是很好,需要努力改进。
panel面:
依然全英文,但是面试内容的专业性就强多了,所以对于英语方面一定要对地产相关的词汇有所积累。面试的自我感觉不是很好,一方面由于语言是比较大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应变能力欠缺,导致在有些回答一时语塞,显得语无伦次。其实还是准备不足,平常缺少这种用英文阐述观点锻炼。
六个面试官包括HR和来自不同业务线的董事,形式是每个人轮流发问,然后六个面试者依次回答。前半部分的问题很常规,包括自我介绍、为什么加入CBRE/GTP项目,用一句话形容CBRE等等。后半部分就是地产相关的问题了,如下:
如果有一亿美元,会投资什么地产?
2011年北京有哪些政策如何影响了当地房地产市场?
住宅地产降价对商业地产有什么影响?
还有个别问题记不清了~
感觉CBRE面试官都很和蔼,即使职位再高也没有压迫感,会很认真的聆听每个人的回答,还会分享很多自己的想法。所以自己的心态很重要,镇定,从容,有逻辑的回答问题,不要紧张。前面的常规问题很好准备也比较好回答,对于专业性的问题就需要日常积累才能有话可说。同场面试的其他人表现很出色,口语流利且逻辑清晰,自己收获了很多也找到了差距。
第一次敲这么多字,因为对这次经历感触颇多。尽管自己的表现一般,但是还是抱着一丝希望期待结果。也希望今后渴望加入CBRE的同学提早准备,把握机会。(201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