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等下一轮的通知,在此简单地介绍一下面试的过程,造福一下其他小海龟们。所有信息皆来自与HR的交流,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见谅。
先给大家安利一下。Nielsen的架构大致分成两块,内部有着众多数据收集和处理团队,无行业之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RMS、RSU、Media等等,这类职位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静下心来好好看表格。另一块则是对外的业务团队,会按照不同的行业分部门,他们则算是奋斗在客户第一线了,有点类似Consulting,要与客户打交道、要会看各种内外数据、要能解决问题、要脑子活络……个人认为这种模式在消费品市场很Sustainable。通常公司高层做决策基于两个因素:数据和经验,随着公司挖掘数据的途径越来越多、消费者特性越来越多样化,数据会更加重于经验。Nielsen自己不需要买数据,就能直接分析、为客户提供Solution、告诉客户未来是个什么样子。在这个信息时代,零售企业不看数据无异于瞎子。你想想这是什么概念?
2015年的GIP到现在还在面试,一旦通过面试,Nielsen会根据你的志愿部门和职位空缺情况给你安排工作。你可以自行选择入职的时间,考虑到你可能需要毕业旅行、写论文什么的,所以GIP们入职时间会不一样。入职之后会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培训,每年有两次公司高管统一给GIP们讲解公司运作业绩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做网测的candidates约有20k,最后总共录取80左右。GIP这次海外留学生面试有三轮,形式与国内稍有不同。
—— 第一轮 群面 ——
在去年完成菁客网上的测评之后,等了很久才有消息,估计先是面国内的同学们。四月中,大中华区的人资Nick亲自来欧洲出差一圈,分别去了英、法、西等国面试各国的留学生。法国面试选在了Nielsen在95省的办公室,有一位法国同事陪同。一共约了4位学生,仅3位出席。Nick很友好,进门也没多聊,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直接开始讲解面试形式、发放阅读材料。
很规矩的Case Study,一份10页左右的材料,只要是大学生肯定看得懂,规定时间内阅读、讨论、做PPT。讨论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英文,Nick建议我们多说英语,于是我们绝大多数时候说英文,一些紧要的话题还是说了中文……三个人倒也搭配得好,一个是Supply Chain出身、一个Finance,我自己是Marketing,绝了。大家都能够从各自不同的专业立场出发给出见解和建议。一开始讨论有点没条理,浪费了十几分钟,尔后根据题目要求调整了讨论顺序,很快的完成了讨论开始做PPT,最后超了一点时间。演讲要求每个人都上台,我们总结了三个点要谈,于是大家轮番上。过后Nick和法国同事会就PPT提几个简单的问题,也让我们对工作提些问题。
面试完了,我们仨人也熟络了,一起回市区吃了个饭。
—— 第二轮 电面 ——
第一轮过后没过多久收到了第二轮的面试通知,问了我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想去哪个Office。我想留在上海,于是和上海Office约时间一对一电话面试,接到电话是个姓叶的HR姐姐,声音很好听。谈话全程中文,很轻松。先是聊了简历上的工作经历和遇到过的一些困难和趣闻,以及他们带给你的成长。接着开始聊Marketing Research,我便借机表达了一些我对数据和商业的看法。最后简单聊了聊职业规划,和对以后职业的展望。全是很主观的问答,照着平常心来回答就行了。
本以为这轮会有部门负责人来面,但转念一想Nielsen还没问过我想去的部门怎么找部门的人来面我?于是和HR讲了一下我想进的部门以及我擅长从事的工作。
—— 第三轮 终面——
据叶姐姐说,最后一轮必须去上海的Office面,和相应部门的Head见面了。于是现在还在等消息……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