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曲:3月25日,上汽集团职训中心。中午1:00点到达接待室时,已经有许多毕业生围着椭圆型会议桌,埋头填一份公司自制的简历。我大概看了看情况,因为在第三轮的面试中已填写过,不用再填。于是在靠墙的椅子上大大咧咧地撂下书包,径自去饮水机上给自己冲了杯软包茶叶,一边嘘呵着一边没事地踱着步子在大家背后,饶有兴趣地问道:“今天大家来面试的,规划部的有么?”没人回应,“产品开发?产品工程部?”一连三问下,我竟见到有几个女生互使眼色,噤声不敢语。一下子我乐了,我说“我也是来面试的,不是考官!”
场景:规划部的面试,三个部门考官在前,一个人事部的在侧。对面坐的三个从左到右依次是胖胖的四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四十岁左右,年轻的三十岁左右的一边面试我还一边摁手机的年轻人。部门的人总体看上去拽拽的,人事的那位阿姨微笑和蔼,面试期间一直笑盈盈注视着,给人感觉很好。
(1)问:“你在伟巴斯特实习过?它是我们的供应商,现在正有几个车型在配伟巴斯特的产品。你在里面做了哪些工作?觉得获得了哪些素质?”
答:“是的,我刚到那里实习的时候,正有几个项目同时上马,其中就有上海大众的。我主要做产品设计,出过许多工程图,和大众一样,也是用catia软件。觉得在伟巴斯特最重要的是获得一种职业规范,团队合作概念,另外,觉得沟通跟协调非常重要。”
(2)左面第一个考官看着我的简历,嘴里“嗞嗞”地吸着气,眉头拧成疙瘩地缓缓问:“上海交大的车辆工程专业?有这个专业?车辆工程是不是交大机械的一个分方向,没这个专业吧...要么就是这两年刚有...”中间的考官也嘟囔着“交大的汽车,不是太了解...”
我开口打断道:“交大车辆工程是单独的一个专业,它在几年以前或许是机械方面的一个分方向,但至少从我进入交大的三年前,这个专业就是和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并列的一个专业,共同隶属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单独招生的。”中间那考官点了点头,我吸口气接着说道:“我知道上海大众喜欢招同济的学生。从以往的招聘情况和我面试时遇到的竞争情况来看的确是这样。不可否认同济有很好的汽车人才,但这并不能和交大有同样优秀甚至更为优秀的汽车人才这一现状相矛盾。尤其是我们规划部招人,我觉得应该门类齐全,汇聚各方英才,而不应该只偏向某一方,某一门。”
在我斗胆的抛出这重磅炸弹后,那两位部门主管都略微嗯了一声,转开话题。
(3)问:“如果你进上海大众,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一个规划?”
略微思考后答:“有的,一到两年内我首先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岗位,精通技术,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技术专家,同时对相应的临近岗位有适当了解;三到五年内,我想除了技术,一定要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培养自己具有领导一个小型团队的能力;然后在五年及以上,我要让自己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在公司的全局上,视野有更大拓展,为公司作出更大意义的贡献。”
回答完后目光投向我左侧那位人事阿姨,迎来她温暖的微笑。
(4)问:“你为什么转入汽车业,为什么喜欢汽车呢,你的兴趣是从哪来?”
答:“以前曾也有许多同学朋友问我为什么选择汽车业,我常常说,可以很开玩笑地说,因为我小时候的第一个玩具开始就是汽车。”
几个主管齐声发笑。
(5)中间那位主考官问:“如果你进大众工作的话,那那...”说到这里结巴起来,我想是他为了尽力避免给我造成误解,让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假设。“那么你对上海大众将有什么样的期望?”
答:“像上海大众这样的大企业,人才济济,一个部门下分许多科室,一个科室又可能分很多团队,然后又分很多小组,而我刚刚进入公司时只是一个组员。我想一个团队塑造的氛围很重要,即使工作忙碌,我希望工作气氛不能太有压力,太紧张,沉闷,否则即使薪水再高也弥补不了生活质量的下降。”
考官点了点头。
(6)问:“我听说交大有许多导师给学生推荐工作的,你的导师有没有推荐你到什么其它企业?”
答:“企业没有,但导师有推荐我到一个大学里做。”
几位考官听了都异口同声的赞到:“大学里很好啊,现在大学老师收入也好,生活轻松,不像企业那么累”“是啊,并且大学教师社会地位也高...”
我插口笑道:“上海大众的普通员工社会地位也很高啊。”还没说完,对面的考官会意地呵呵笑了起来。
沉默片刻后,考官放低声调,似乎在规劝我:“像上海大众这样的企业,刚才你也提到,人才济济,一个部门分许多团队,许多组,进去后难免压力也会大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可能干好几年都不出头,也很忙碌。而大学不一样,一年两个寒暑假,并且大学教师总有项目做,收入也不错,可以过的很好的啊。”
我垂目,缓缓说道:“确实,大学和企业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各有优缺点,或者说各有长处吧,两种不同类型的路。”短暂停顿后,我抬头注视着主考官的眼睛:“我耐得住寂寞。我希望看到自己的研究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实际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我不爱慕安稳平静的日子,我不希望自己的青春时光从毕业一开始就步入一种激情无处释放的生活。”
说完这些我环顾四周,目光从主考官移到人事部和蔼的阿姨的身上,从微笑点头的面容中,我知道这一刻,我已被录取。
结束:最后,考官问我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我拍拍口袋里的手机笑着说:“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再见的话,我一定很有兴趣问诸位许多问题,但现在导师催我回去,我需要赶时间。”于是,起身和考官们依次握手告别。
一周后,上海大众体检通知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