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一位同学的面经,他拿到了今年联合利华暑期实习的offer。感谢这位同学的无私分享,也希望就像他所说的,“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分享,让后来者可以有所借鉴。以下是正文。
写在前面:这篇文章也算不上什么面经,只是记录一下这段难忘的回忆,还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感觉财大很少有U家P家的相关文章,MKT的就更少了,应该是大神们隐藏的比较深吧,所以就抛砖引玉和大家分享一下。
相信很多志在MKT的小伙伴跟我一样,都把Unilever和P&G当做自己的dream company。确实在MKT领域,这两家的地位不必多说,每年的intern数量也很少。今年U家summerintern总共13000多人报名,最后offer 100个左右,MKT貌似只有10个左右,竞争还是相当惨烈的。只能说,要拿到offer,不仅需要实力,也需要一些运气和缘分。几天前终于接到 offer的电话,竟然意想不到的淡定,可能也是心态比较好吧。总之,两个月的实习求职,付出了太多太多,在这一刻都没有遗憾了。
先说说整个面试的过程吧,U家的summer intern招聘分为三大部分:网申、电面、AC。其中最重要的AC是一整天,分为两部分,上午是8人无领导的case study,下午是face to face的final。
1、网申
网申和大部分外企一样,填表格类型,全英文。根据各路大神的经验,英文简历千万不能直译中文简历,要重新按英文的思路做一份。写好之后,最好能让在欧美有求职经历的人帮忙修改。我是找了在美国的同学帮忙,最后果然跟我自己的版本区别巨大。
另一方面,就是非常重要的open question,这个HR应该是会仔细看的,在final的时候,也是整张简历包括open question都会打印出来供面试官参考(从侧面反映英文写作能力,我可能也是靠这个弥补了一些口语的硬伤)。所以还是先查一下题目,好好准备下,确保逻辑和语法无误,思路出彩。
2、电面
因为参加了U家的商业精英挑战赛,进了30强,所以免掉了电面环节,就不多说啦。
大致情况跟其他intern交流的时候偶尔提到:中英问题都有,主要内容就是八大问及衍生,以及一些基础问题(why Unilever,why FMCG之类)。难度不算太大,但是刷人比较恐怖,能最终进入MKT AC的大概一两百人的样子。
3、AC
上午分两场,八点和十点,我被分在了八点场(其实这个时间可以跟HR姐姐argue一下的)。不过当时也没想太多,就说ok。于是提前一晚从帝都赶到魔都, 当天早上8:15在淞虹路地铁站集合等U家的大巴,结果同行的陈院非要提前去,结果白等了半个小时,妹的= =。。。本来还在纠结不想穿正装的,结果U家微信号提前两天推送了一条消息“面试如何穿正装得体balabala的”,得,这没办法了,赶紧买了套正装,这里感谢同班张同学的领带和皮带哈哈哈~~
大巴开了大概十几分钟,就到了U家的园区,面积很大,里面的环境也非常不错。不过也无心多看,被带着进了羽毛球场暂时改的休息区等了几分钟,就进入会议室开 始case study了。一个小组8个人,一份20多页的全英case。时间是20min读题,25min for question 1,25min for question 2,5min的英文presentation,讨论过程是中文。因为案例HR说不能泄露,就只说一下整个case study的流程,其实就是一个模拟MKT的工作,给了很多各方面资料,最后确定一个product, 做出package strategy和marketing plan。
进入以后按位置坐好,要用一张A4纸给自己做个名牌,让面试官知道你是谁。当时我就傻了,只能故作镇定看边上的同学怎么折,还好比较简单轻松搞定。然后面试 官就开始宣读规则,英文。从这一刻开始,我的英语渣本质就暴露了,竟然连规则都没太听懂!只明白了大致的结构,不过没有大碍,跟着大家一起混呗。
接下来就是20min的读题,整个case真心很长,想读完几乎不可能。我也是做过一些GMAT的reading训练的,还是完全搞不定。于是只能退一步,把图表都弄清楚,文字部分草草而过,知道大意即可,注意把一些关键的数据标注了出来。
20min 很快过去,进入讨论阶段。可能是大家都没完全读清楚case,刚开始竟然小冷场了一下。终于一个上外的GG跳出来发话了,说我们要先确定产品 balabala的,他也一直充当了leader。于是大家也就开始讨论开了。我依然保持自己的群面的一贯做法,不跳leader和timer,只提出关 键的思路逻辑和idea,如果team跑偏的话出来收一下。因为case没完全看懂,前几分钟我几乎没有说话。大概弄明白情况了以后,就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方向和创意,话不多,但是比较aggressive,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整个team的走向。因为要讨论的东西太多,中间还有动手环节,整体的时间是很紧张的。奇怪的是,整个过程中,没有人来当timer,我中途询问了几次无果之后,只好自己掏出手机开始看时间,也算是被动timer了一回吧。
最后总体来说我们组的讨论比较糟糕,最后也是草草给出了几条结果,各种mkt data我感觉八成算错了,最后上去做pre的leader的口语也比较差(比我还是好多了)。另一个英语很好的女生不得不做了一些补充,算是挽回了一程。
最终也只有我们三个人进入了final。感觉如果口语好,上去做pre会很有优势。最重要的,一定要对团队有贡献。所谓贡献,不是说了多少话,而是对整个team产生了多少正面的影响。有的同学非常的talkative,但全是废话,反而显得他思维的silent。在final的时候面试官说,我的一些idea给了整个team很大的帮助,所以才让我pass,也印证了我的看法。
Case study结束之后,U家很贴心的准备了免费午餐,哈哈哈等的就是这一顿。结果去了食堂才发现各色美食的窗口都没开,就只有普通窗口。没办法,只好把所有的菜都拿了一份(原谅我的丢人= =),不过味道还不错,超越一般食堂标准。饭后很几个小伙伴聊一会儿,就去等结果。
本来准备差不多就可以回去睡午觉的时候,听到MT姐姐报我的名字,瞬间吓尿。心说尼玛这回逗了,要成为U家历史上最丢人的面试者了。因为我的口语相当差,大家可以脑补小学水平,完全没办法沟通的那种= =而且之前一直觉得希望不大,所以完全没有做准备,连自我介绍都没,直到AC的前一天晚上才草草看了一下面经,回想起来这也是一大失策吧。不过事已至此, 也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我被排在第二个,所以还有半小时左右的准备时间。
于是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强行用中文面,死也不说一句英文!赶紧草草想了中文自我介绍,百度了一下八大问过了一遍,上了趟洗手间,就正好轮到我进去了。
进去以后发现还是上午群面的那个姐姐,打了个招呼坐下。然后就是正常的客套话,congratulations之类的,然后让我self- introduce。作为口语渣,迅速反应,没有像正常人那样问中文or英文,直接中文开始扯。balabala说完了以后,面试官说,ok, now I’ll ask u some questions, u can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English or Chinese.按照常规惯例,应该是她用英文问,我用英文答;她用中文问,我用中文答。
第一个问题,中文,为什么选择联合利华?我就说因为最希望进快消行业啦。她问为什么,我就开始讲故事:首先,做MKT的话,快消行业是黄埔军校之类的,同 时,最重要的是受我的偶像——东风日产营销VP杨嵩的影响(真心牛逼到爆,已升任NISSAN北美营销VP,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他是 P&G出身balabala。面试官自然而然的就问,那你为什么不选择P&G。于是我又把两边的企业文化和几个核心竞品对比了一下,得出 结论,U家近几年更出色,也更适合我。以上这些,也都是我的真心话,所以这一段表现的完全不虚。
接下来就进入宝洁八大问及衍生问题了,连续很多个问题,都是英文。具体的顺序和内容我也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AC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抱歉),就简单的回忆下。
面试官在问完第一个问题后,我就直接请求:能否全部用中文回答,这样交流起来会比较顺畅。这里,面试官姐姐明显感到一丝惊讶,估计从来没遇到我这种奇葩吧哈哈哈,而且看得出她的不爽,不过万幸,她还是点头了(超级感动!)。于是,我就开始了全中文硬面之旅。
举一个例子,当你的同事都觉得ok的时候,你依然坚持push大家做的更好。
举一个例子,你的一个idea成为团队成功的关键。
举一个例子,你给你的team制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并达到。
举一个例子,当遇到困哪或矛盾,如何激励你的team继续前进。
举一个例子,如何与他人合作,达到目标。
举一个例子,当你的意见和其他同事不和,如何处理。
……
所有的问题,我基本都基于自己的三段主要经历来回答:东风日产MKT intern、Unilever商业精英挑战赛、创办胡桃夹子公益社。最大的感受是,经历多没有意义,title高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你真正做了什么。基 本上每一次我的回答都会被challenge,而且经常被迫举两到三个更多的例子来佐证。所以如果没有干货,八成会死的很惨。同时,在回答问题时,不要单纯的搜罗经历去迎合题设,要想办法从案例中体现出某方面能力。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也就不一一细说,总之在整个过程中,我主要突出自己的创意、逻辑、领导 力、注重细节四个方面,这是MKT工作所需要的、同时我也具备的能力。
整个过程历时45分钟左右,聊得还是非常开心的。最后,面试官表示必须要测试一下我的英语水平,因为工作中会有很多外国同事,开会基本也是英文为主,她说 the last question, u must answer in English. 话已至此,我也只能接受,不然会显得我太不nice,只好说,ok I’ll tryit. 因为感觉到双方的气场比较对路,所以面试官姐姐显然想给我个机会,问了一个巨简单的问题:列举你的三个strength。然 后,不争气的我还是崩了,因为完全没准备这些基础问题,只好想了半分钟,用标准的武汉口音挤出了三句话,每句话不超过十个单词,然后说,that’s all, thank you. 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估计那个姐姐心里肯定说,卧槽真是扶不起的阿斗。果然,听完她呵呵一笑,问,你的口语确实不太好,写作方面呢?我就赶紧说 ok啦没问题啦妥妥的啦洒洒水啦。。。
然后就是让我提一个问题,反正当时想着已经崩了,就随便问了一个MKT intern会做什么?于是姐姐就把BB/BD这些balabala给我讲了半天(大家有兴趣可以知乎一下,挺有用的),我虽然已经很了解,还是虚心听并且找机会互动。
面试环节就结束了,又说了一些客套话,正当我准备走的时候,姐姐说我给你两个建议吧。我心说那敢情好啊!
第一, 你的口语,真的、真的、真的要好好练练了。说了五分钟口语的重要性和方提高法,真的感觉她在很用心的跟我讲这个事儿,当时我感动的都快哭了= =
第二, 要更勇于坚持自己的idea,有理有据的跟他人argue。。。
至此,整个AC全部结束,接下来就是几天后的offer了。
总的来说,这个offer有缘分的因素,挺意外。幸运碰到了一个这么nice的面试官姐姐,能够包容我硬伤到不行的口语。如果点背,像有的小伙伴的面试遇到马来西亚人,那就直接呵呵了~
抛开英语这些表面的东西,个人觉得做MKT,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一种MKT sense。这东西很虚,很难讲清楚它是什么,但它又是现实存在的一种关键能力。可能需要大量的积累,甚至一点点天赋,才能慢慢修炼而成。路还长,还要继续加油!
另外的两点感受:
1、英语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口语。
我的这次经历有不可复制性,真正想要进入顶尖外企,英语是基本的门槛。这是所有人都懂的道理,我也会马上开始恶补口语,希望大家也都能尽早准备,不留遗憾。
2、财大的学校牌子劣势明显,事已至此,我们只能尽力弥补。
怎么说呢,整场AC,我都觉得很憋屈,财大在上海、在外企圈内的影响力太小,不谈上财上外,甚至上经贸这种学校也能小虐我们一筹。在U家intern群里, 大约有60%的人来自清北复交,还有30%来自一些强势985比如浙大上财中大南大等等,只有一小部分名额是留给其他院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财大学生简历关直接被刷是很正常的。
所以,要想得到更进一步的机会,参加比赛真心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甚至可能是为数不多的选择。尽量积极报名比赛吧,不会后悔的!
写到这里也差不多了。不知道为什么武汉的学生去挑战P和U的不多,其实真心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只要肯付出足够的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小伙伴能加入到MKT的行列,进入Unilever或P&G学习锻炼。年轻人应该尝试多种可能,最后才搞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我也依然在尝试 中,感受过后也许想法又会不同。
最后送上凯尔特人队训练场上的一句标语:
what hurts more? the pain of hard work or the pain of reg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