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号,飞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的那一刻,我知道求职零零总总开始了,所以第一个星期回到家的快乐就像无法持久的笑容在我脸颊上稍纵即逝。我默默地投入了应届生招聘的大流。
本人本科毕业于国内三流一本(非211非985)的二流专业,双学士学位毕业于国内985的重点专业,硕士毕业于国人极少听说的英国排名前十五而国内没有的专业,在此无穷点可以概括我的学历。本科阶段无正式实习经验,校内网球协会外联部部长,硕士阶段做过两大两小共四个项目。国内外共两段非知名公司的兼职经验将我的简历做了了结。
本人对于所求职的公司认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自己中意的行业和行业内领先的企业;两句话可以解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大幸,第一份工作好的平台能够培养好的工作习惯让我终身受用。第二,有潜力的行业和构架健全的公司;即使不能够进入到自己中意的行业,那么一个具有潜力的行业也能够让我职业生涯寿命从外因角度更长,构架健全原因参照上一点。第三,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先独立。这点不解释。
根据以上个人片面的理解和专业,本人选择了咨询、会计事务所、快消和海运四个主要行业的公司投递简历,在网申75次后,本人得到了十次左右的笔试机会和两次电面、三次面试的机会。并最终得到了某快消公司管理培训生的offer和另一家快消公司waiting list first one机会(两家公司均为世界500强)。
下面我想就招聘流程中个人的经历和体会总结一二:
1.简历网申
三个词可以概括简历的要点:真实、简洁、专业
真实这点将会在你通过笔试后无数次得到验证,每一轮的面试官都会或多或少的提到简历中的内容,并且深挖其中的关键信息点。因此,编写简历不如说是梳理个人的经历。此时分门别类的将自己的教育背景、项目经历、实习经历和技能不妨先用文档罗列下来,然后根据申请的职位所需能力转化和联系你的过往经历。在选定相关信息点后,用关键词和关键点的角度以及合理逻辑的态度思考所选取的内容,并进一步编排,力求做到简洁明了流畅。在初步编制完简历后,认真专业的修改和审视将会帮助我避免低级错误的同时,重新思考选取信息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不妨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
在求职过程中如何让HR认为你是冲着他们公司去的,你的简历是为他们家定制的,我个人觉得这些问题其实在编制简历和网申阶段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我个人的经验是在简历中编写一项求职意向,该意向通常就是该公司的名称+所应征的职位+应征的职位description,这样赤裸裸的表白没有哪位HR会不明白。接着在简历每个部分选取的经历描述语言紧扣所应征公司的岗位要求和职责,但是请注意是紧扣不是一个词不换,恰恰是换词不换意思,并且用例子强调证明,这样的暗送秋波没有哪位HR不会意。最后,网申阶段OQ通常也是表明心迹的好时机,请务必用你所搜查的各种信息清晰地表示你坚定不移的爱。
2.笔试
我个人对于笔试的体会用一句表示:笔试是给有准备的人更是给有策略的人。
因为在大量论坛机经等等帮助下,各位考场上的战士能够认真准备完全可以从技术难度上拿下各种笔试,可是很多人败在笔试不是因为技术而是策略。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题量惊人,数字奇难,那么取舍和轻重辨别能力也成为了笔试的隐形考察部分。所以如果能够参加笔试前明晰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会给自己的笔试加分。
3.电面
此乃我最为没有把握的部分,虽然两次电面均通过,但是心里打鼓会担心HR在电话线那边无法听清或交流受阻。因此我对电面的初步理解为不妨静下心来听题目,更要静下心来回答题目,即使在沟通出现不畅等问题时候,请礼貌请示如何处理。
4.无领导小组讨论(群殴)
我想在大量经验帖子里有各种方法告诫我们可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做。在我个人看来与其扮演角色不如弄清楚你是在做什么。通常无领导小组讨论都会 围绕一个案例或者问题进行讨论,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弄清题目和关键信息,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确保自己所思所说不偏离题目而且逻辑扣题。其次,有一句说一句。所谓的讨论就是一个你来我往的过程,只要牢牢记住允许自己有一句说一句,那么请尊重其他人让别人也能够有一句说一句。最后,抱定求同存异的原则。这个原则将避免个人的aggressive,将避免长时间僵持讨论而无结果的惨状,更能够体现团队合作兼容并蓄的特点。
5.一对多/一对一
这一轮就个人经历而言,确实存在传说中的眼缘问题,在此本人经验尚浅不予讨论,仅谈谈什么是我可以做的。
三个点:自信、果决、微笑
是自信不是自大,这种自信表现为你想加入这家公司,争取这个职位,愿意为这份工作作出怎样的努力,所以请在HR考验你的问题时一定要自信,当你质疑自己的时候很容易被看穿。
是果决不是武断,这种果决来自你以前的准备和自省,摇摆不定的回答和态度都会让HR看到你的软肋。因此请在回答每个问题时都想清楚为什么,当一切明了,请用答案+例子或数据+自我思考的方式告诉HR你的思路。
没错微笑,这个微笑不只笑给HR,也是送给自己最好的镇定剂和化妆品。淡淡的微笑能让信息更加准确有好地传达。记得好早之前读过一篇调查报告,绝大多数信息如果在不同情绪下将被解读成不同意思,而人们交流沟通过程恰恰是更偏重于读取人的情绪其次才是语言本身。回想一下自己过往的生活,一个微笑的陌生人和一个愁眉苦脸的陌生人,再次转角,你想遇到谁?
我的求职经验非常有限,这篇日志是我对自己67天求职(从飞机降落到签offer)的回顾和总结。很多地方只是个人的一点点小体会,不周到和错漏的地方请谅解。更欢迎指正!生命不息,修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