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左右,新闻播报了2012年就业形势,其中硕士生签约率为29%,比去年下降好像是8个百分点。趁寒假最后的尾巴之际,坐在南下的火车上,回顾一下我找工作的情况。
找工作首先得从2012上半年找的实习开始。3月底,拿了T公司的系统应用工程师和B公司的数字芯片设计两个实习offer,都得等到七八月份小论文发出导师允许后才可以开始去实习。其实当时自己对自身的定位和对职业规划还是相当模糊,面对这两个职位,自己做选择的出发点其实很低,仅从应用岗位即使不实习到时候也不是很难找,而芯片设计的岗位在学校时实际项目很少还需锻炼的角度,选择了B公司。而对这两类岗位所代表的职业发展道路的不同没有太多的考虑和分析。
其实不是B公司的实习经历,自己也很难想清究竟想要去找什么样的工作。之前总是觉得自己是什么专业的,对口最好就去找什么样的岗位,而如果不是真实地坐在公司里的位置上,永远不会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而没有实习直接工作,那到时可供调整的余地就太小了。B公司是一个大型的欧洲高科技企业,其具有鲜明的大公司、德国式的特点,今年又排在了十佳雇主的行列,在里面工作是真心舒服的。而我所在的部门成立时间不长,面对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所要从事的工作可以覆盖全流程的芯片设计,对个人技能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我对B公司的感谢发自内心,因为有它这个坚实后盾,我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再投任一个研发岗,尽最大的力去追逐少而难的公司和岗位。最终我选择的,是技术销售岗。
其实在艰难的两个多月找工作尘埃落定之后,我一度有回本科学校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心得感悟的冲动,但最后还是客观的数据让我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我选择的这条路,真的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各个公司合起来相关招聘岗位仅有百个左右,相对上万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比例太低了,不具有普适性。而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又恰恰让我走上了这条路,选择了研发,那自己青春的太多付出就白白浪费,而放弃了研发,就得承担求职时巨大的风险。
求职是需要准备的,无论用7年还是用3天,成为了对应岗位的偏执狂,你也就越接近了它。其实到10月底,冲的几个公司一个offer都没有时,我曾有再去投研发岗的想法,但又再次自己否决了。因为当时实验室的同学们讨论的笔试面试题我早就落下了太远,他们用几个月梳理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做了若干往届面试题,而我却看了十几本将销售的书籍和若干视频,天天思考最多的是类似于我成长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我遇到过怎样的挫折,我怎样与他人沟通相处等问题。让我再去面试研发岗,可以预想结果只有自寻没趣。
其实我找工作时真没投出去太多岗位,主要原因就是招技术销售岗的电类公司太少了,即使加上最后穷途末路时投的几个产品经理和系统工程师的岗位,也一共没几个。接下来我就有详有略的讲讲各公司的应聘情况。
先讲几个擦身而过的:合资U公司的管培,或许由于我没赶上去听他们的宣讲会,没有任何后续通知;某国企的无锡研究院,嫌麻烦没去南京笔试,没后续通知;美企H公司,费劲投了半天简历,完全没鸟我;台企R公司和美企I公司,都是瞎投的研发岗,压根没去笔试和面试;某知名国企汽车公司,嫌机试的地方太远,没去;美企X公司,笔试应用岗之前就已经说人招满了,想笔就给你们笔一下吧,于是也就是笔了一下。接下来,按应聘的时间顺序,重点讲讲这几个公司。
T公司:T公司是我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同时T公司在我的求职意向中是始终排名第一的,即便在面对H公司和N公司的终面询问时,我依然如实的这样说。是因为T公司所在和行业领域是我最熟悉的芯片,我几年来的项目大部分都用到了T公司的产品,T公司的世界排名以及在中国投入的精力,以及完善的销售培训制度。所以才有了我去翻了若干T公司产品手册。要知道,我在接受C公司电面时都不甚清楚他们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九月刚开头,T公司的招聘网站就已出炉,可以投递岗位,并且专门开设了招聘微博,一套岗位介绍视频也做的十分吸引人。9月17日当晚,再次在我们学院的报告厅开了招聘宣讲会,当晚23点20分,通知的电话打来,第二天下午去公司参加初面(我几乎保存了找工作期间各公司电话面试时的所有通话录音)。T公司的初面是群面,给我的感觉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几乎十比一的通过率,让面试官从群面的10人中挑选你,与其说是实力,更多的是运气。因为万一遇到极品,万一遇到实力略强的人,万一说错一句话,那就没戏了。有关群面的准备,只能说针对十进三四的,可以靠平时锻炼口才,锤炼分析问题的角度,学会与人交谈时的姿态,另外可以抱佛脚看一下网上一个讲群面的视频,很多注意点还是很受用的。但面对T公司这种,除了能准备的东西外,只能自求多福了,至今我还心有余悸,如果不是我在最后抢到了陈述并且奇迹般的在最后一秒刚好完成了发言,谁知最后的结果如何。不过在群面过程中认识的朋友们也是极好的,可以说是结实同道中人的好机会,当晚在群面的几个朋友结束后一起吃面时,我收到了初面通过的通知,也意味着其余几个人都悲剧了,那毫无疑问,这顿饭我请了。二面就在第二天,从宣讲会到二面的安排是相当紧凑的,可谁知后续会拖了那么久。二面就是心灵鸡汤访谈了,聊聊项目,聊聊成长经历,聊聊个人特点,聊聊职业规划,所以面完的感觉就是没啥感觉。关于这类面试的准备,后来我才知道有“宝洁八大问”这种神题,早早的用这八大问扣问了自己,每一个回答都能讲到自己感动,这类所有的面试都不在话下。而我在所有面试期间秉持的原则是展现真实的自己,因为我觉得我找的工作是性格类工作,会存在彼此合适不合适的情况的,由于信息不对等,我只有把自己真实的展现出来,而由面试官去判断我是否适合这个工作,一时的伪装或许会让之后在这个岗位上不得一直伪装下去,那就不好了。其实我很不想T公司是我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因为毫无经验,群面、二面、终面都是跟着感觉走,哪儿像两个月后面C公司心里有底了多,况且我这还是一共没参加过几场面试的,所以如果有很多小公司之前做铺垫,那再面意向的公司会保险的多。再之后,整整三周毫无消息,因为T公司去做全国招聘巡回了,期间我只能一边等待消息,一边继续看产品手册继续翻读销售类教程和小说。说心里不急是假的,国庆期间,皮肤都有些燥痒,直到长假后开工第一天,收到了终面通知。T公司的终面,我自认为面的很惨。压力模拟销售,案例给的是一个很难做成的情况(我拿这个案例问过C公司终面的面试官,他说这样的情况其实很棘手,只能迂回解决),作为一个小白新人去灭火加推销,其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我其实不清楚实地销售时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书中讲的很难在第一次销售时就转为现实,交流中很多话题处理的自己都很不满意,始终摸不到对方的脉门。于是乎,面试官在当场就跟我说出了我的表现是这轮面试的几人中最差的。再之后,又是漫长的等待,T公司的第一轮offer发出了 ,没有我,第一轮的拒信也发出了,也没我,第二批offer和拒信,依然没有我。这样的整整一个月,百爪挠心,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T公司成为了我时刻关心却不想提起的一个词。直到,收到了加面通知。所谓加面,是终面后的终面,对于像我这种不定人士,再进行的一次确认,而形式是1v1的深度对话,谈论更偏内心的东西。到了此时此刻,两个半月前的志在四方少年,心中的火依然熊熊,只不过烧的更实在。最后,11月14日,我在寒风中,收到了梦寐以求的T公司的offer,寒冷加激动,浑身瑟瑟发抖。T公司是我在求职阶段要感谢的第二个公司,感谢它给的折磨,让我成长。
H公司:面试阶段我要感谢的第三个公司,感谢它的决绝,给个痛快。实话说,H公司我是用来做销售类保底的,我想这动辄招人大几千的巨无霸公司,给我个offer应该是问题不大。H公司的效率之高也是值得称赞的,不过这似乎是对于我而且,而其他等offer的似乎也是等了好几个月……H公司我应聘的是客户经理,其实也就是销售。半天打了个通关,初面、性格测试、群面、boss面。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和H公司印度区CEO聊完后,正在等待去做英语摸底,工作人员找到我说老板觉得我不适合,可以先走了。回想起来,或许真的和H公司的文化是不和的,愿去H公司的兄弟事业有成,砥柱中流。有意思的是,之后T公司给我的offer,正是在负责对H公司的销售团队,真让人感觉哭笑不得。H公司的拒绝,让我当时乱了一阵,毕竟连认为最保险的岗位都翻船,那这条路真实不太好走了,这才出去报的几个销售岗外,又去投了一些应用和产品岗。但还是要感谢H公司的及时的拒绝,因为既然是逆境,让人发现的越早越好,不合适就赶紧分开,节省彼此的时间和精力。而H公司的客户经理岗的offer似乎发的够折腾了,拖了好久好久,所以也感谢他对我这么好。
某视频网站:这是老妈很爱看的一家视频网站,我应聘的是产品经理。第一场是在学校教室的笔试,发下卷子,我扫了一眼,就准备扔下卷子走了,因为卷子上问各种电视剧的剧情和细节,妹的,我哪儿有时间看电视剧啊,好看的也是拖着进度条看的……后来刚想起来,考官说发错了,那个是另一个岗位的,哈哈哈,原来看电视着迷也能有好工作啊~经过笔试和电面,我觉得产品经理岗的考题还是挺有意思的(我不知道工作时基于统计数据进行产品设计时还是否有意思),比如说说常上的网站啦,人人和微博的区别啦,对视频网站的发展思路啦,微信的成功原因啦。电面也持续了45分钟,我还期待邀请我去北京终面嘞,结果石沉大海,居心都木得,不厚道……
某创业公司:这是一家高新科技创业公司,做出来的产品还是有点意思的,收益也看起来还不错。如果好的销售岗找不到,我想去个创业公司也不错。听了听宣讲会,一行人还去他们公司做了个笔试、面试、boss面。本来觉得我各项指标挺合适的,怎么也应该有个后续通知吧,结果再无消息,这家薪酬到底能开多少呢……
n公司:我投的他家的应用工程师,在深圳……人啊,都是逼出来的。如果找不到工作,那我还真可以去深圳,君不见,我大合肥的公司到最后都投了。可惜n公司在经历了三轮都是技术的电面考的我外焦里嫩后,连拒信都不屑于给我发了,我本以为至少可以去深圳玩一圈的。n公司的面试官说,他们这个岗之前没招过应届生,这次也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于是我也就烤着我玩了玩。我修杂学多年,不过道行尚浅,几乎在杂的各个方面都被一步步问到了不知道,而且有些的确是忘了,也没准备到那么全面,所以也不知道n公司那个岗今年招到人了没有。
N公司:N公司的员工自上而下都坚持自己公司是个小公司,公司的人数相对于其名声的确是小不少。N公司的招聘过程也挺独特,没有借助第三方的招聘平台,也没像某些公司自己制作了招聘网站,而是直接在岗位描述下面留了个邮箱。若不是有师兄在里边,我都会觉得简历被刷掉了,从九月初投了,到接到电面通知,期间过了两个月。有的公司是前紧后松,而N公司可以说前松后紧,也可以说很紧凑,因为一开始是在全国其他地区跑招聘,上海这边就是到11月才开始的。电面结束后一周就去N公司的上海总部面试,做了个ppt讲了讲自己情况,做了会儿心灵访谈,还和N公司中国区老大海阔天空的聊了会儿,面试结束,第二天offer发下。N公司是我找工作阶段要感谢的第四个公司,感谢他的欣赏,让我共鸣。
C公司:C公司是我要感谢的第五个公司,感谢他的慷慨,让我敬仰。C公司是业内翘楚级的,是美国公司的代表,而其整个招聘过程也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宣讲会之后我才去投的简历,之前一直没投,总觉得差距还挺大,不知是否有戏。但最后时C公司把我从首都机场接到宾馆时,我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尝试。通过了较大比例的简历筛选后,是要录制一段视频上传到某视频网站。话说我用跟我同样的密码试开了几个其他应聘者的视频,觉得我视频的制作质量还是可以的,这也是当年辛苦的日夜赶做毕业视频时的学的技能啊。后来是电话面试,其实当时面完我就觉得没戏了,当时是在N公司面完后坐着黑摩托下着雨往地铁站走的路上,毫无准备,思想也没有那么端正。最夸张的一句是,面试官问:你说我们C公司做**产品,我们真的做么?我说:啊?不做吗?那就不做吧。之后过了两天,又接到C公司的一个电话,问前两天对电话面试的面试官给个评价,我都不知道这到底是真的电话回访还是第二轮电面呢?再之后,我惊喜的收到了C公司的终面通知,邀请我赴北京总部参加一整天的终面,报销往返机票和一晚上的酒店住宿。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而且一直犹豫要不要去,因为那时我已经签了三方,即使最后拿到了C公司的offer,由于北京的户口问题,也不一定会去。可是这是直面C公司最好的机会,网上以前的面经也说这么一天的终面会让人收获良多。而我觉得C公司在没有询问我关于任何其他公司offer的情况下直接发出邀请,这份气度和慷慨,已无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尽管来就是了。而另一个让我愧疚的是,终面的题目和相关材料下发到终面有三周的时间,而我提前半周才开始看材料,在去往北京的飞机上才完成了其中两个环节的陈述提纲,在面试现场等待时还在查一些专业词汇的英文表示。到了北京发现,C公司在北京以外的邀请来面试的,全球只有8人,其中包括4名海龟。而一整天的包括知识测试、模拟销售、1v1面试和话题演讲,的确让我见识到了C公司的组织和员工精神面貌,被其开放自由的文化吸引,并且还算不错的完成了各个环节,打了一壶好酱油。若干天后,收到了一封诚意满满的C公司的拒信,据说他们最终只要了六七人,而他们能邀请三十多人来参加终面,的确令我敬佩。
以上就是我找工作期间参加面试公司的大部分情况,可见我参加了主要是T、H、N、C四大公司的销售岗面试,有幸都打完了通关,结果2成2失。每一家都让我收获了很多,加上给我做坚实后盾的B公司,构成了我要感谢的五大公司,他们都是伟大的。
最终,我出乎意料的没有选择T公司,而是去了N公司。这个选择是经过短暂但深刻的考虑的,一条条的比较构成了最终的选择。如果能看到这里的同学,送上额外的惊喜大礼包:今天我已经去实习了两个多月的N公司的HR告诉我,我所在的AE(工程师管理培训项目)岗位还有“一批”招聘名额放出!时间有限,自本帖发出后一周内投递有效,越快越好!请有意的同学速度将简历投递至http://china.ni.com/career/campus/aeelp ,邮件标题“AE_学校_姓名”,签约时公司可以等待大家对其他公司的毁约造成的延时。
愿各公司都招到优秀的员工,也愿各同学都进入合适的公司,拥有锦绣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