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经验分享平台

将近几年的名企精品面试汇总、筛选、整理,再分享给大家
经验详情
工作几年的过来人今天只谈谈心态和面试

笔者多年南洋留学经历,毕业于亚洲前三大学。大四那年,同众人一起, 经历了艰辛的择业道路,进入国际知名零售银行的管培项目。体味两年酸甜苦辣之后,又蛰伏一年,深刻思考人生和工作,最后决定离开先前公司,进入新的领域打拼一份新天地。其中曲折与辛酸,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笔者虽不是大牛,也愿意同大家分享自己这几年的感悟,希望能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做些许贡献,让有缘人少走点弯路。文章散而长,汇集了笔者在求职,面试,领导项目过程中的反省,旨在激励平凡的同学们,本身资质很强的人就不用来笑话笔者了。

 

年轻的人生更需要规划

大学四年,曾经思考过自己想要什么,该朝哪个大方向奋斗,却并没有做细致的,一步步的规划。为了丰富自己的经历,从大一开始,有做过研究方面的实习,有在创业方面实践过,有在世界著名工程公司实习过(笔者是工程学位毕业),也有到小型咨询公司工作过。笔者有一整年基本是在学校外实习(国外大学的课程比较flexible,允许这样的安排)。这些实习虽然丰富了笔者的经历,帮助笔者明白自己不适合的领域,却也让笔者走了些弯路,而没有一个比较连贯的和将来职业规划相吻合的实习经历。结果是当笔者决定攻克银行管培项目时,选择范围非常有限。尽管笔者有比较闪光的经历和一等学位,却没有非常impressive的简历,更没有很好的justification去解释自己选择银行业的原因。尽管笔者最后也算心想事成,运气却占了很大比例。现如今想想,早做准备就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其实越是年轻,就越需要详细规划自己的人生 – 你以后想要做什么?今年目标是什么?明年目标是什么?五年内想做什么?十年内想做什么?很多同学准备面试时或多或少会想到这个问题,可是又有多少人是认真思考,是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思考,而不是单纯的为面试而思考呢?不要小瞧规划的重要性,只有一步一步把地基垒踏实了,大厦才能盖的更稳。过了两三年,你回首时,会发现走的一步步路是多么的顺理成章,是怎么在自己的计划之内,成功为什么比别人要容易许多。如果你想要成功,请在年轻时就习惯规划自己的人生吧。

 

卧薪尝胆,戒骄戒躁,等待也是财富

找工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尤其是应届生,大多数“非牛人种群”得顶着各种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寻觅机会。临近毕业,压力尤其大,很多人会开始“饥不择食”。笔者没有什么好方法分享,只能说两点。

第一,  调整好心态,早作准备。笔者当年一口气报了世界排名前三的咨询公司,认为凭借自己的简历,面试至少会给的。可惜,申报简历完全石沉大海,连拒信都没有收到。当年的打击非常之大,有一个月没有再找工作,曾经还找过商学院的老师倾吐心声。那段时间,骄傲的心一下子冷了下去,觉得找好工作完全没有希望。现在想来,实在可笑。自己当年水平,莫说是BCG,Mckinsey,就是二流咨询企业,也未必会看上。其实定位好自己非常重要,找一两个把握较大的工作最先申报,即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也可以减轻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即使数次失败,也不能自暴自弃,怀疑自己的能力。面试官不选择你,有他的原因,你可能不适合这个职位,这个公司,或者这个领域。与其将来工作觉得不适合,活受罪,还有再就业,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入错行”。只要永不放弃,不断总结,你要坚信总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出现。而当你找到那个适合你的工作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以前的一切挫折也好像都是冥冥中注定的。送给大家笔者在最困难的时候,用来勉励自己的一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二,  等待的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笔者因为自己对人生和职业规划的调整,在工作两年后已经决定离开当时的公司,寻找适合自己职业兴趣的新机会。笔者在管培项目中也算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认识公司在笔者所在国几乎所有VP以上领导,取得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笔者当时犯了和大四一样的错误,被骄傲之心蒙蔽,觉得自己绝对有能力非AVP不去。结局当然是以失败告终。

随后的一年是笔者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痛定思痛和不断总结反思中,笔者欣喜地领悟到以前从来不曾注意的生活与职场选择哲理 (也是本文得以产生的缘由)。等待已经不是煎熬,而成为找到最理想工作的必然阶段。可以说,笔者在这期间得到的远比一份好工作或一次升职加薪多的多。如果你也在等待一个机会,不如也沉淀一下自己的心,也许也能感悟到终生受益的道理。

笔者在这就稍微提几点自己觉得受用于大多数人的所得:

1.Experience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didn’t getwhat you wanted.

2.年轻最重要的是积累知识,积累人脉,创造自己的reputation。职位和工资不重要,因为它们将来会随着你能力的提高而快速调整。可是如果基础不牢,能力不够,它们就永远不会得到质的飞越。

3.病急乱投医不会节省时间,反而可能会导致你职业生涯的倒退。如果中途转换工作,一定不能急,而要认真考虑,找到真正适合职业发展的机遇。

 

一个人成功只能满足个人价值,帮助别人成功能满足个人的社会价值

笔者的全职工作三年,一半以上在做项目经理。这期间,明白了两个道理。其一是,做人做事要谦虚。每个同事(包括junior)都至少有比你厉害的一个方面只要你肯观察。多向别人学习,填补自己的短处,是一个持久战。其二,也是笔者比较想突出说的,就是要帮助别人成功。

做为一个项目经理,一个项目的领导者,项目的成败固然会取决于你,但更取决于在项目上辛勤工作的真正做底层工作的员工。一个没有士兵的将军能打胜仗吗?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功劳是你的,决策权是你的,什么都是你的,必然会失败。这不仅仅适用于项目经理,所有希望将来成为领导者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胸怀:评价你成败的不是你做成功了什么,而是你让你领导的人们做成功了什么。你的成就也不是你取得了什么,而是你让你领导的人们取得了什么。

听起来好像是大道理,但你可以在平时学习工作中尝试的用一下。比方说,你是某个project小组的领导,如果你在做project时,多考虑组员们的需求,多给他们成长和成功的机会,少自我一些,他们是不是更卖力的工作,你们的项目是不是更出色一些?将来,他们是不是更愿意为你所领导呢?而这就是你取得的成绩,作为一个leader。

 

面试那点事

最后说说最实用的 —— 面试经验。笔者是过来人,所以知道有多少应届生每晚勤勤恳恳的搜论坛,总结面试经验,过自己的简历,写如何回答问题的模板。特别是那个什么SMARTmodel,成了能力面试的必用神器。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应届生,如果你需要和成千上万的同学们一起竞争世界500强的应届生项目,那笔者建议你还是写吧,因为激烈的竞争需要很好的准备。可是笔者也曾经坐到过面试桌的另一面,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某些公司选中,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青睐于某些应试者,所以在此分享几点总结。你可以选择信或不信,笔者毕竟不是HR,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自己几年感悟,仅供参考。

SMART model到底有多少用?

如果你的第一轮面试是公司外包给某HR公司的,那SMART model是100%必备。因为这些公司有专门的模板,他们评估candidate,就是根据他们说的事例,在checklist上打勾。如果你的面试是和公司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工作经验的领导者一起,你觉得他们对于以下陈述有什么看法:

“我在大学期间做了……,提高效率了20%,节省了¥5000。这件事体现了我有……品质。”

再想象一下,50个面试者有45个都这么答,面试官听到有什么反应?

一个有多年领导经验的人,每天得处理很多突发事件,每天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员工和合作者,又有多少人会按常理出牌呢。如果你的答案只是模板下的一个样本,对机器有用,对checklist有用,对人没有用。

笔者当年入选管培项目,和面试内容没有任何关系,只因为一句话打动了公司的COO,而被直接录取。其实很多人都一样,因为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悟,引起了某一个高管(面试官)的情感共鸣,而入选幸运名单。所以笔者觉得面试一定要准备,但不是照模板准备一份标准答案——你的标准答案不过是另一个同学标准答案的孪生兄弟,而是准备介绍一个不一样的应试者,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2. 生活沉淀的重要性

这可能对于广大应届生没有多大用处,但当你工作了几年再回忆,就会明白笔者的意思。当然如果大学很有故事的同学也可能会觉得有共鸣。想要表现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就要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那些能够感动自己的情感,分享给面试官。而这也是你unique的地方。如果面试官因为你的分享,觉得你不适合,那是好事,证明你和这个公司,这个职位不fit。如果面试官赞赏你这个人,你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笔者在转换公司时,就是大胆分享了自己一年以来生活的感悟,而一次性成功拿下自己中意的工作。回想一下,没有这三年的经历,笔者也不会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的分享。所以生活上的挫折,事业上的短暂不如意,都是你以后成功的宝贵财富。不要认为你的生活平凡 ——把握时间,伟大就孕育在平凡之中。

另一方面,很多积淀会使你整个人放光。笔者曾经得到很多优秀领导者的支持,他们就是欣喜地看到笔者三年的不停进步。

3. 面试后的感谢信

相信很多应届生有和笔者一样的经历。毕业那年, 看到很多文章介绍,面试后要写感谢信,还要写出不一样的感谢信。当时,不明白,觉得写不出来,也没有什么好要感谢的,除了面试官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写感谢信,事倍工半甚至弄巧成拙的情况更多。

多年以后笔者才发现,好的面试,有很多可写。一个好的面试,一个和你气场相符的面试官,也可以同样回报给你情感的共鸣和对某些事某些经历的感悟。而这些特殊的共鸣,就是引起你强烈感激欲望的源泉。感谢信,是有感才写,而不是程式上的一道步骤。

 

尾声

洋洋洒洒几千字,只是总结了些许。每一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困难需要克服。如果你需要一个聆听者,或者需要一个senior的建议,我会非常乐意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