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经验分享平台

将近几年的名企精品面试汇总、筛选、整理,再分享给大家
经验详情
年末放送求职面经汇总

    年末将至,先预祝大伙儿元旦快乐。

    9月19日回到阔别一年半的帝都,今天差不多100天。回想这三个多月的求职之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尝了个遍。最郁闷的时刻是连着一个星期一个笔试面试都没有;最忙的时刻是第一天跑了四个面试笔试第二天凌晨飞去魔都继续面试,当晚返回前坐在机场大厅椅子上累的一动也不想动;最温暖的时刻经常去桃李吃夜宵大家分享求职心得……总之把求职看做一项任务的话,我完成的还算可以,我甚至还很享受每天奔跑忙碌的感觉。下面把面过的部分公司的面经分享出来,附了一些某些行业或公司面试时的小忠告。

    本面经适合像我这样经历类似、水平一般的同学,双清双北+实习狂魔+GPA大牛+男神女神们就不要闹了……
---------------------------------------------------------------------------------------
    个人情况简介:清华材料小硕,硕士GPA排到top2,北科本。英语水平不错,科研水了两篇文章,社工做的很一般,有过小型券商实习。总结:一个各方面都有涉及但都是半吊子的人。求职之初目标不明确,觉得各行业都可以,所以采取海投战术。进入面试环节的公司或机构有30家,6个offer。但dream offer没拿到,自身实力太弱。
---------------------------------------------------------------------------------------
科研院所类
    此类一直不是我的菜,但是在求职季之初,在这方面还是做了相当的努力。中航工业、中航科技、中航科工,中船重工,还有中电各种所皆是我等材料人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航材院621所
    621所X室,高分子材料更对口些,好像是做飞机上的那个玻璃的。笔试+面试。笔试内容是行测+高分子专业题,面试简单问了些个人情况和课题相关。地处温泉镇,解决京户,待遇各科室之间不一样,还算可以吧。有两个北科的同学去了焊接。
中船重工714所
    714地处奥运村附近,解决京户,三年后15-25w左右。分不同科室,材料均能投,我面的部门是科技情报相关,大概就是了解国内外材料的最新技术,撰写报告之类的,听说还是很辛苦的得经常加班,因为他们励志做“中国的智库”。面试时有意识地问我对锂电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或是最好的性能是哪个国家哪个机构做的,后来面试官也坦承这种活儿还是基本给博士干。
Summary & Tips:
1.清华材料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北航北科中科院,很多院所看重专业细分(就是说他写明需要无机材料,其实是具体到某一细分材料),必须极端对口才行。清本出身优势明显。但今年能感觉出来招人规模进一步缩减,所以下一届做好准备吧。
2.中航xx们会在工会俱乐部搞双选会,一般在10月份。这个时间段大家找工作劲头十足,所以会挤成狗。但不建议代投,因为很多地方还是要现场面一下的。
3.面试多准备专业知识和自己的课题,确保不会被问倒(虽然最后一定会被问倒……)。
4.注意挖掘土豪单位,比如九院。。。

-----------------------------------------------
四大
    作为考CPA(只过了一门)的工科小硕,求职四大(KPMG/DTT/PwC/EY)的目标是体验一下即可。只申了K家(毕马威)的advisory和D家(德勤)的consulting。
KPMG
    K记过了网申简历关后就是笔试SHL,这是我经历的第一家SHL测试。考试之前填志愿,一志愿毫不犹豫advisory,二志愿就随便填了个tax,当时心想劳资本来就专业不对口只对税法略熟,让我去做奥迪特不是得杀了我。开始后的numerical部分是中文,时间略紧张,差了几道题没做。第二部分做verbal时有些疲劳,最后也是没做完。过了两个星期通知我M面,然后杯具的发现被调到了tax部门。M面就是case面+个人情况的了解。case做一个小时,是五六页的英文材料,二个问题任选一个作答。我的内容是一个国产汽车品牌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我选答的问题是该品牌应选择哪个国外市场作为优先开拓。1个小时之后去另一个房间给manager做presentation,刚交流两句就傻了,居然是个俄罗斯人,英语的口音让我不能直视。所以在pre作完后的交流显得十分费劲,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得理解半天,最终这个环节的效果大打折扣。果然之后等了好久也没等来par面,就挂了。
DTT
    德勤的咨询部门网申特别费劲,online test的邮件也姗姗来迟。测评的内容同样是SHL,逻辑推理做的很棒,数字计算部分由于题目是英语就做的十分挫,英语部分题量十分大,几乎是瞎选了。结果居然接到了面试通知,让我感到十分惊奇。面试是group assessment,群面最后需要做英文的presentation。群面8人,清北+海龟全是finance/accouting专业,我一个materials science显得独树一帜。面试题目大概是一个电台为了提高收听率打算在智能手机市场推出一个app,让我们从可行性/市场/利润模型等几个方面分析一下。4个人是A材料,4个人是B材料,所以需要把自己手头的信息贡献出来帮助做出更好的决断。海龟们十分强势各种说话,我对这类题材又没有很深的见解,所以插不上话来,面的十分失败。只在最后做presentation负责讲profit model的时候讲的很流畅为自己加了点分,但也无力回天。回去反思自己确实跟他们有量级上的差距。

Summary & Tips:
1.清北申四大似乎成功率不高,因为他会觉得你待不长(当然也没多少人愿意待长),他们更倾向要专业学校更对口的孩子,如对外经贸等;
2.SHL一定要多练,bbs上各种以前的题拿来做做,熟能生巧;
3.四大貌似对人的性格貌似也有特定的要求,比如我听说德勤不喜欢太aggressive的人。总之四大还是个不错的学习平台,前两年不怕累的话可以考虑。
-------------------------------------------------
车企
    车企是对材料专业相对友好型的一类企业,质保、制造、采购等部门材料狗们均能一战。可投北汽,广汽,东风日产,两个大众。
东风日产
    面两轮+测评。一面和二面问的东西都差不多,个人情况和对岗位的认识等等,最后HR看我是做锂电的,问了我对新能源行业以及电动汽车的看法。一面完了紧接着就是二面,面试现场显得很乱。之后是测评。
一汽
    一汽大众我是我们班少有的没过简历关的人,这让我十分费解。进面试的是一汽集团的职能部门,面试流程是无领导小组,通过的人会在11月下旬被拉去长春参观(顺带逼签是吗…)。群面的题目很常规,公司给汽车设计了若干安全措施。10选4并排序。面完了之后面试官了解了每个人的专业情况,因为都是学材料的,就了解到了细分方向。我感觉还是金属和加工的更对口些,陶瓷的果断还是滚粗。
上海大众
    业界仅次于一汽大众的小土豪。11月上旬笔试,行测+性格测试,常规题。SVW的名额大部分给了上海,所以北京的名额较少。面试只有两天,采购部更是只有一天,后来听到的说法是采购北京15进3,质保部更是只要了1个人。面试只有一面,40分钟,详细了解了个人的学习、性格、社工和对岗位职责的认识,最后考了个英语,让现场1分钟时间讲一下采购部的职责。

Summary & Tips:
1.车企是材料友好型,可多尝试,东北的同学想回家的话一定要跪舔一汽大众这个大土豪。上海大众对英语略有要求。
2.车企面试流程都比较简单,准备起来相对容易些,多挖掘自己的简历和多了解部门职责就行,剩下的就看和企业匹不匹配了。有余力的可去多了解汽车行业的一些情况,使自己在面试时有话可说。
--------------------------------------------------
金融类
    银行类有四大行+交招中信+国开行,我专注于总行或深分,最后只拿到农行深分,战五渣。证券基金类由于本科硬伤明显+实习太弱,只面了个小券商东吴证券。
农行深分
    宣讲会在北京只有人民大学一站,现场收简历+初面,300刷到150人左右。当晚通知第二天的一面,一面为无领导小组,题目是“当今互联网金融业是科技的竞争还是金融的竞争”。一组10人,8个人大的,个个能说会道,说起来一套一套,搞的我一开始全无招架之力。后来冷静下来分析自己优势所在,在一个空档我以清华各个食堂香锅的例子来阐述我的观点。方式新颖独特,缓和了紧张气氛,最后大家顺利达成一致。本轮刷掉三分之一。第三天就是二面,1人vs7个面试官,自我介绍+随即问题。HR问我为什么一个工科的硕士想去从事银行方面的工作,以及考了点基础性的金融知识,被我磕磕巴巴的答出来了。本轮再刷掉三分之一。
国开深分
    宣讲会在北京有三站,需提前打印好材料现场递交并面试。国开行在12月下旬是统一考试,但国开深分自己单独搞了一个笔试,高贵冷艳地解释“我们对候选者的要求更高”。国开深分的笔试内容是申论+英语作文,时间很紧。笔试期间被叫去隔壁屋子里面试,面试内容是随即抽一段英文材料,先朗读,再立即翻译,再随即问几个问题。我抽到的题目是欧洲央行对中小型企业放开贷款限制啥啥的,被问到材料中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是什么意思,摊手表示不清楚,但努力向其解释“额……asset是资产……securities是证券……”,处长们:“呵呵……”单独笔面试完后会通知通过的人去深分实习一周,已跪。国开统一考试分三部分:英语+行测+申论。英语属于高考水平,行测60分钟90道题属于丧心病狂水平,申论由于时间较短故字数不多。

其他银行就没有太深入进行,有的一面挂,有的没去面或者笔,有的根本过不了简历关。券商们就是一把辛酸泪了不多述。

Summary & Tips:
1.银行的第一道难关在于机考,需要准备行测+银行基础知识,从今年的情况看,难度应该是工行(前无古人的新题型)>中信>建行>农行>交行(仅供参考,因为工行没进笔试,农行拿到offer后给我免笔,中信没去),题量十分大,做完是个体力活儿。
2.不要觉得清华材料没机会进银行,但总行确实很难。第一,专业不对口;第二,总行招聘的消息好像都是比较内部的不公开的(除了建总交总),只瞄准目标院系(如清华经管北大光华这样),我等工科屌丝没有相关背景的话也很难一战。深圳分行在各大行中一般效益十分靠前,建议报考。而且农行工行的深分是会来北京单独开宣讲,提前面试的,有意愿进入的同志一定要提前留意宣讲会信息。提前面试一旦录取,并且在统一机考之前给三方的话,那么机考基本就是个走过场了。战银行的话,竞争对手为人大央财居多。
3.国开行是政策性银行,看重英语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有意向的需要提前准备申论和英语。
4.身边有一个现象,券商基金私募实习大牛们纷纷挂在银行简历关,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此类实习太多会让银行觉得留不住人?所以建议实习大牛们申银行的话,券商基金相关的实习不要写太多。
5.进券商基金信托等等需要名校背景+实习狂魔,CFA/CPA有加成光环。
--------------------------------------------------
地产类
    此类均为土豪,来做校园宣讲时都是排场甚大,礼品什么的各种发。材料专业基本不对口,个别地产的采购岗或是不限专业的可以投一投。因为专业的原因,投了几家基本都挂了,讲一讲碧桂园的面经吧。
碧桂园:一面无领导,12人一组,题目正好是之前职协mock的一个题,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应去掉谁的问题,很简单。40分钟顺利完成,由于驾轻就熟,表现还不错,顺利闯关。二面是比较特色的一个形式,8人一组利用桌上的报纸剪刀胶带,以“成功”为主题搭一座桥。我组除了一个学物流的妹子和我之外,全TM是工程力学大神。专业词汇一个比一个说的溜,我全场插不上话,就发挥所长做teamplayer负责递剪刀,干干辅助性的工作。由于我们组大神多,桥做的好,最后小组互评环节一分险胜拿下第一,于是我神奇地进入了三面。三面也很有意思,角色扮演。6人平均分成三种角色,销售部营销部规划部,由于每个部门的问题导致楼盘销售情况不好,季末讨论扣哪个部门的奖金。我是当天最后一组只剩三个人,就一人一个角色。当时挑了最后一个发言,就是想根据前两个人的发言再做调整。果不其然,A指责了我,B指责了A,我一开始是打算指责B的,但发言前意识到连环套可能会导致最终无法达成统一,于是临时改变策略指责A。顺利完成,进入终面。由于当天飞去上海百威英博的终面,这个就放弃了。

Summary & Tips:
1.地产类的面试一般就在宣讲会后第二天,宣讲现场一定会收简历。去宣讲会现场投简历比仅网申更有效,有的甚至是需要网页打印的简历。中海/龙湖/旭辉/招商/万科/恒大/世茂/中建国际等等大家均可以试试。
2.清北的孩子进某地产,待遇貌似要比其他学校要高,双清双北的更甚(有待求证)。个人觉得房地产10年内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所以进入地产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
快消类
    FMCG(或者叫CPG)行业名头大家耳熟能详,宝洁联合利华雀巢玛氏等等。我只申了宝洁,百威英博和玛氏箭牌。宝洁在英语关把我挂掉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百威英博GMT(AB In-bev):
    申请纯属偶然,结果若干轮下来居然拿到offer,让我始终觉得惊奇不已。下面详细讲一讲。
第一轮:测评,不太难的SHL题。
第二轮:电话面试。7-10分钟,三四个问题,全程英文。我被问到的问题有最大的成就/给一百万会怎么花/喜欢更什么样的人一块儿工作。感觉此轮只要英语讲的别太挫加上条理清楚就应能过关。电面最好找个安静的地方,我一开始接到电话时在地铁上,我请求HR晚些时候再打给我,HR姐姐也答应了。所以说为了面试取得好的效果,积极沟通很重要。
第三轮:case分析。第一次经历做case,略紧张。题目大家网上都能搜到就不多说,就是根据材料给出的各种纷繁数据,计算出适合的结果以满足限定的若干条件。45分钟,11页英文材料。完了后去房间里给两个HR做presentation。由于第一次做这种东西,讲的磕磕巴巴,很多数字用英文很难讲,后来就干脆说“this number怎么怎么样……”由于之前时间不够,算出的东西没有去校对第四个限定条件,被HR指出,并让我现场计算,我顺利搞定。prez做完后问了几个问题,why FMCG/why ABI。
第四轮:1对1结构化面试。进门后HR姐姐笑眯眯问我“不记得我啦?”,我这才反应过来是第一轮case面时的其中一个面试官。1对1的面试主要就是宝洁八大问,中文。问我的mobility怎样时,我答到倾向于待在一线城市。HR姐姐表示他们想要的人是需要有较高的mobility,面完觉得铁定又挂了。结果再次收到下一轮面试通知。。。
第五轮:business game。这一轮面试十分新奇,绝无仅有。规则是一个房间里4个组,4人一组,分别担任CEO和不同职责的VP,4个组争夺市场份额等指标(由计算机模拟获得),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10分钟讨论出price,investment for MKT等等数据,时间到后交给计算机模拟。模拟期间房间里的面试官们会根据这10分钟的表现对我们进行提问。模拟进行5-6轮,最后分数最高的组获胜。期间连续两次分数垫底的组中某成员会被调离至其他组进行交换。我是本组finance VP,负责给产品定价,第一个月简单看了看价格和利润的关系,按线性模型定了个价,算是lucky guess吧,我组第一轮的分数就遥遥领先,一直保持到最后。期间经历了组员调整,组员不合等不确定因素,最后拿到第一非常不容易。面完觉得这是唯一靠谱的一轮,有信心进入final。果然一个星期后接到了电话,踏上去魔都的飞机。
第六轮:final panel。最艰难的一轮,被ABI亚太区的总裁们轮番轰炸。6个candidate和7个VP面对面,自我介绍完后就开始了极快节奏的面试。全程英文,被问到的问题有“我这有个坏了的爱疯5,立即告诉我能用它做的10件事”;“作为青年代表,向习大大提三个建议”;“给你education/money/power,选哪个为什么”;“表现最好表现最差最能合作的人以及为什么”……问题很随机,根本没有太多时间思考,只能本能表现。我在本场最机智的时刻是,选择power的理由,我说“给我power的话我就能为所欲为,我会让其他5个人滚粗,剩下我就拿到offer啦”,亚太区的老大赞许的点点头……面试完逛了逛魔都外滩,登上返京的班机,累cry。完后补了个测评,10天后收到offer。
感想:百威英博是我经历过的面试流程最专业的一家公司,听说是引入hudson猎头公司的人一起做评估?然后final的时候我瞥了一眼VP们的桌子上,都是我们的简历和前几轮评估的各种结果,还有五边形的那个性格图等等。总之ABI的面试经历你值得拥有。
玛氏箭牌GMT(mars&wrigley):
    有了德芙巧克力的诱惑,我决意一战玛氏GMT,总体过程是海笔+群面+Mars-YES环节+AC终面。然后挂了……但经历值得一讲。
1.群面:全英文无领导小组。7个人被分到不同角色,每个角色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需推荐一个当部门老大。大伙儿搭好框架后吵的不亦乐乎,我贡献了一条对我有利的标准,然后看他们互相厮杀,20分钟后5个人均被干掉,我pk掉最后一个人后拿下胜利,并毛遂自荐做了最后的presentation,十分完美。顺利晋级。据说此轮淘汰率极高,一个组只能进1个左右。
2.Mars-YES环节:优秀青年峰会,进入终面的120人参加,大家分组玩游戏完成任务,玩的很开心。唯一不称心的是,当时去ABI广州的offer celebration后回京下飞机就直接来的酒店,没来得及回校取正装,所以峰会最后的走红毯环节有点对不起跟我一块儿的两位大美女。嘿嘿,还赢了两大袋士力架回来。
3.AC终面:当天状态十分不好,导致全线崩溃。首先是英文Case分析,一个半小时时间,解决所述问题,并在给定大白纸上写下用作最后的presentation。随后是群面,内容有点类似第一轮群面,推选一个部门的问题放在董事会上讨论。但我状态全无,整场没讲出几句话来,出来就感觉跪了。下午是case presentation,10分钟陈述+10分钟提问,被质疑了一些论断不过也算解答的不错。最后是结构化面试,2个面试官轮番提问不过并不是压力面,完成的还不错。结束后感觉上午完成的太差估计希望不大,果然跪了。

Summary & Tips:
1.快消类没有专业和学校门槛,更看重综合素质和性格是否匹配企业文化。如宝洁的leadership,百威英博的ambition,玛氏的五大原则。
2.快消面试环节充满着新奇的形式,如做case,玩商业游戏等等,多看面经了解相关环节,但不要被以前的面经误导。
3.想留北京一定好好跪舔玛氏土豪,硕士貌似可以解决京户待求证。至于土豪到何种程度以及为什么土豪,你拿到就知道了。。
-------------------------------------------------------
能源化工类
    此类全部失败,外企有壳牌,杜邦,国企有中化集团。中化本来是十分想进的,无奈他不要我。
壳牌&杜邦
    两个放到一起说,因为只搞了电面。这是比较正规的电面,两家都接近一个小时,对于这种长时间的电面,友情提醒事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壳牌电面面经大家网上一搜都有,类似宝洁八大问,我主要还是运用了自己搞科研的事例来阐述各类问题,面的还算可以,但为什么没过电面呢?我觉得是这样,壳牌的招聘和其他家不太一样,他并没有明确放出具体岗位,而是看申请人是否有合适岗位去匹配,我在电面里说我想去下游,结果证明下游没有合适的岗位,就挂了。另两位同学拿到了后面的SRD机会,都是想去上游,但是在成都。杜邦的电面是一半中文一半英文,同样类似宝洁八大问+个人情况。通过电面和测评后拿到上海的终面通知,但由于当天国开行的考试所以放弃了。
中化集团
    央企之一,下属业务涉及石油化肥地产等等,著名的“彩虹面”。网申可报三个志愿,我报了集团总部管培,中化石油总部,中化招标公司,全部进入面试阶段。
1.集团总部管培:一面为无领导,随即抽题,所以不要想着问上一组出来的同学题目是什么因为都不一样。我们组清华5人+北大+石油+北航,题目是给三个部门分配奖金。讨论十分和谐,迅速确定了方案,并在量化指标上很快达成了一致,美中不足是最后北航MM陈述的磕磕巴巴。本以为完美过关时,HR们开始发难,质疑我们方案的制定标准和讨论过程中的某些细节,让我们举手指出本场最佳最差和最愿意合作的人。后面这段压力面持续了接近50分钟,强度很大。但自始至终HR们只问了我2个问题,感觉对我兴趣不大,所以出来后就觉得自己挂了。
2.中化石油总部:一面为结构化,6个人坐成一排被HR轮番发难,基本就是简历问题。问到我的兴趣爱好是网球时,HR饶有兴趣的问我在清华打什么级别的比赛,当时就蒙了。此HR的牛逼之处在于他对各个学校的社团工作似乎十分了解,若有一点编造他就能听出来。来面石油的都是社工大牛们,我在其中的渣属性显露无疑。
3.中化招标:一面无领导,经典的过期面包遭遇难民和记者问题,网上搜的到。12个人围成一圈,我很快抢到timekeeper,由于一直在把控着节奏,我本质上也充当着leader的角色,最后一致推举我做陈述,我完成的也非常好。总之这是我面的最棒的一场无领导小组。结束后HR让每人30s讲一下本场最佳,我拿到8票。第二轮是笔试写邮件+性格测试。作为一名经理,下属4个主管给你反映问题,要求回复他们,并给出回邮件的时间排序。第三轮是结构化面试,简历问题+个人情况,20分钟左右,挂在此轮。

Summary & Tips:
1.此类企业材料专业可以一战,外企需有英语储备(类似的还有埃克森美孚,阿克苏诺贝尔,巴斯夫,道达尔,斯伦贝谢,陶氏)。
2.中化集团待遇褒贬不一,似乎看重出身(名校或是专业对口型),看重学生工作(需做到主席或书记级别),有500强长期实习经历为佳。
3.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我没有发言权。若想尝试中石油,记得多打听石油大学的双选会。
---------------------------------------------------------
其他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事务所:从事专利代理,文字工作比较多,需要材料/化工/机械等等具有专业背景的人,要求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第三年考到专利代理证后貌似收入稳定在25w左右,在北京过个小中产阶级还是能满足?需要4月份参加贸促会组织的考试,通过后可拿京户。笔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5段英文专利材料英译汉+1段中文专利材料汉译英。略难,建议考前复习专业词汇。第二部分是英语水平测试,题型基本与高考一样。通过笔试后的面试,基本就是了解个人情况,看喜不喜欢文字工作。十分适合想留京的女生。
中国金币总公司:人民银行直属单位,招材料学1个人。11年和今年都放出名额,不知明年有没有。初面就是简单了解情况,刷掉一半人。笔试是行测+材料学知识,金属以及热处理相关,由于之前没好好复习,导致答的惨不忍睹,对不住大贝壳钢院的名声。。。学霸们可尝试这个单位。

Summary & Tips:
1.虽然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艰难,但好机会其实还是很多的,就看你能不能挖掘了。
2.与材料相关的别吊死在科研院所或公司研发部这一类树上。专利所、央企做贸易的公司(如兵工物资集团)等等都是有机会的。
---------------------------------------------------------

后记&其他建议
1.海投还是定点狙击?二者我觉得没有绝对的优势策略,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12月初去参加ABI-GMT的活动时,一个上海不是西南某高校的高富帅告诉我,他只投了9家,进了8个终面,拿了6个offer,定点狙击的优点在于自身定位明确,可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准备,拿下概率高。海投就适合我这样还没想好自己会去干吗的人。很多同学问我面这么多不累不烦么,我觉得还好。我认为这个过程能帮助我实现更清晰的自我定位,找工作不仅仅是找工作,更是“找自己”,这不是装逼。
2.相对于IT,汽车,机械等专业,材料专业要更难找工作,女生尤其困难。所以早作准备,想清楚自己想去什么行业(金融/汽车/公务员...),在之前就付诸行动。
3.重视现场收简历的宣讲会。别嫌麻烦,多跑跑,投个简历累不死人。别死盯着清华的宣讲会,人大北大北航等等的宣讲会亦会有所收获。
4.同学之间最好建立起有效的消息共享机制,qq群微信群什么的。10月和11月是宣讲会高峰期,一天好多场次,信息共享的话可以节省很多精力。
5.offer比较的过程其实是最纠结的,尤其是拿到不同行业的offer更难直接比较。此时考虑的因素包括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地域,自身情况等等,看看自己最想要什么,听听长辈和其他人的意见。人生导师强局开导我:不要想着make the right choice,要make the choice right。唉,整个12月中下旬都在思考人生。至于我的最终选择是什么,就先卖个关子咯。 

想交流的欢迎私信~


Anyway,keep calm and be awe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