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n
一面pretalk,他们家搞了些花头,每人面之前要抽一张小纸条,上面会有你的topic,内容很广,有讲经济的,政治的,教育的….一般都要求全英文,但也有例外,我面的时候,就自我介绍英文,后面面试官就用中文和我沟通,topic也是的,通过的标准并不明朗,据说有人讲证券的话题讲的很好,结果被拒了
二面就是上case,半小时一个,当中不休息,做完一个就换房间见另一个人.那两个case都挺常规的,面试官也很和善,给了不少提示,一个case讲的是销售出了问题,要找原因,结果好象是出在物流上.另一个是讲国外的奶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问题,总的来说不难.
final的时候也是两个case,第一个讲的是汽车公司开多少间4s店算合理的问题,第二个,出乎意外竟然是一个market sizing,但由于问的是美容瘦身的市场容量,我没有太大的概念,就死在了这个case上.
Monitor
pretalk是在法华校区面的,两个人,基本就是自我介绍加上简历问题,十分钟不到就完了,英文好一点,稍微准备一下基本就没问题.
二面叫conversation interview,就在第二天,换了一个人,也会问一些简历问题,然后是做一个小的case,譬如算一下中国有多少间kfc,考得是一些基本的market sizing的做法,这类问题可以选择从需求或者供给方面来解答,在面试之前mock中就应该练过很多次了.
三面做的case和其他公司不一样,面试官会给你一份案例资料,有十多页的样子,全英文,给你半小时时间独立阅读并完成三道题目,再给你半小时向面试官阐述你的答案.这对英文阅读和抗压能力有很大要求,基本只能做完两题,有一题是计算,切忌要保持冷静,第三题一般发挥空间比较大.其实我当时感觉做得不好,不过很幸运收到了final的通知.
最后一面形式和三面差不多,也是看一份材料,回答三个问题,但是会有五个人和你一起,你们的材料主体部分是一致的,但各自回答的问题是不一致的,给二十分钟看题,半小时回答,然后六个人依次上去做presentation,其间,其他面试者可以提问或者补充.final面其实在模拟实际做项目的情形,比单独做case的形式更加真实,也考验应聘者更多的素质.每个人面完之后,还要单独和面试官进行一轮谈话,可见公司对于最后的选择还是相当慎重的.
Oliver Wyman
他们家没有pretalk,好象有一次笔试,考的东西应该不难,因为完全忘掉了.一面是群面,一个房间两个小组,七八个人的样子,讨论一样的case,然后最后做presentation.那个case讲的是飞机场扩容,我曾经在duke的fuqua商学院的casebook上看到过类似的题,所以做得比较顺,也成了leader.
二面是见两个人,第一位给我做得case要画图,其实就是根据它给的一两张slide画销售业绩曲线,不难,最后再brainstorm促销的方法,客户是一家音像店,也比较容易想.第二个case讲的是一条轮渡航线revenue下降,要求找原因,也很常规,两个面试官也很合作.呵呵
三面要见香港的两个principal级别的人,用的是电话面试,共一个小时,其实主要是和他们聊天,第一个给我做了个小case很简单,第二个问了我一个常规的case,就是拿一般的framework就可以套的,听他们的语气都挺满意.本来说当天出结果,下午去公司见最后的老板,结果下午打电话说下周再出结果,然后就杳无音信,再过了一段时间就传出他们已经招好了两个人
LEK
pretalk在铁生馆,那面试官和我聊得很开心,问了一下基本的问题,还做了一个小case,讲一个买灯泡的小店一个月要卖出多少个才能收支平衡,算一下开店成本和利润就行了.另一组据说很惨,面试官要问最近一周最重要的新闻,每说一个就会被他challenge.
一面见两个人,第一个case讲的是关于卖饮料的,给我看slide,然后问我问题让我找规律,那天状态好像不大好,也不适应那种方法,做得一般;第二个人,问我如果上海到北京新开一条快速铁路,如何决定要不要建,他对我没有什么好感,整个过程一直challenge我,也不给任何hint,当时我对火车也没什么概念,做得很差,就此止步.
Roland Berger
他们家一面是群面,六个人一组,要看一份十多页的case,然后一起解答四个问题,最后present.当时没什么群面经验,切忌要分工,不要一起过case,一起讨论每一个问题,那样会很浪费时间,而且责任不明确.结果时间到了,我们组基本什么问题都没做出来,我第一个上去做presentation,讲不了多少就下来了
ATK
他们家就去面了pretalk,问了常规问题还做了一个关于手机的小case,很顺利,面试官对我印象也很好,回去给他发邮件,他还主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可以改进的地方.可惜通知我二面的时候我已经拿到了offer,只能婉言谢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