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国庆之后又开始大规模的招聘和面试了,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写给即将找工作的同学,不一定全面正确,但希望能有一点用处。
招聘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面试,主要有结构化、非结构化还有小组面试。自己找工作的时候也在网上查过很多面经,很多帖子都提出一套结构化、程序化的东西,这些虽然有用但到现场还是要随机应变,面试的多了就觉得其实是“无招胜有招”。
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面试我觉得基本一样,主要是考官提出一个问题让你回答,但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考察面试者的思维和态度。举个例子:如果考官问你为什么不找女朋友,有的人会说自己不主动、没时间等等,这样回答就会让人觉得你没有规划、对生活也不积极、什么都是随意而为。但你说出你的就业目标、人生规划,以这个为支撑找出理由,就会让人觉得你这人很理性、很靠谱。
小组面试可能是大家最头痛的一个问题,看看网上的面经都会介绍如何当leader、如何当timer,当哪个角色会有什么样的优势。但我自己的感受是团队里的每一个角色的存在都有他的理由,都是被需要的,关键是在面试过程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角色把他做好,做好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对团队目标的达成贡献出正能量。大概有以下几个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可以把面试当成一个真正的团队,在建立之初就观察其他队友(注意一定是队友,不是竞争者,这样才能同心协力达成目标),确认自己的角色,不要以自己平时生活中经常担当的角色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比如你以前经常当leader,但在这个临时的团队中可能有人比你更有领导力、更有气场,那就应该主动让出来。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角色对团队做出关键的、有用的贡献,这个“关键”和“有用”我也不太好解释,但可以用“反正法”举几个例子:
例子1:自己没有明确的想法和主张的时候千万不要说太多口水话,这样的话不痛不痒,不仅没有贡献,还拖延时间,会招致队友和考官的不待见;
例子2:千万注意协助整个团队达成一致的目标,不要做捣乱者。记得有一次面试,在最后考官让大家选出团队表现最差的人,大家都说是一个从头到尾没说话的同学,但是考官最后却说另外一个观点和话很多的同学是表现最差的人,因为她虽然很积极,但是提出的很多意见都没有考虑整个团队的进程,甚至影响了最后任务的完成。
例子3:思想不要太过偏激,一次面试一位同学用到了“脑残粉”,这个词本来就有很大的争议,是对一个群体的偏见,你用这样的词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恰恰就暴露了自己的偏见,大多数时候考官还是喜欢一个理性思考的人,但是也排除考官也有这样的偏见,那就另当别论了。
大概就是这些,大家可以以此类推,主要就是理想、逻辑清晰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大家临场发挥了,多参加几次就会有感觉,毛主席说的好“实践出真知”。
另外,大家在找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要自信,积极努力总会有好的结果,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会心慌,看着别人找的自己心里也着急,但是一定多多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朝超这个方向去努力,虽然不一定100%满意,但总比漫无目的地随便找一个满意。找工作不仅仅是找工作,等经历这半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谈吐都会有些改变,所以把它当成一个过程去享受,会更好一些。
一直喜欢一句话“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Fighting思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