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很早就想总结一下找工作面试的经历,在第一次找工作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可以找哪些职位,不知道哪些公司有这些职位,不知道哪些公司要招国际学生,不知道哪些公司实力更强。在UM学IC的大多数都投向了VLSI,模电的寥寥无几。
对于本科川大微电子毕业,学了一堆物理的人来说,来的UM没有人脉积累,也没有IC基础知识的储备。在找工作时更是两眼一黑。因此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面试经验简单总结一下,造福群众,也给自己人生第一份工作留点儿纪念。
个人经历,找工作时机:
两年时间,E.E. M.S. Analog/Mixed-signal/RF IC design 刚毕业。
第一年:
尝试过找实习,想着试试有希望,不试希望都没。可是简历上一个project也没有,可想而知投的所有公司没有任何消息。回想起来完全没有必要在第一年找实习,有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出来,多看点儿书,或者多玩点儿也好。相信找过工作的人都知道,投简历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所以,如果简历上真是没有东西,个人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没有project来说,就相当于练习的题材都没有,那练习又有什么用呢。
第一年暑假
在成都一家start-up做analog IC design intern. 首先个人觉能够在start-up实习是个不错的选择。工资多少无所谓,免费也行,由于公司距家比较远有20公里左右,一个月工资还不够油费。因为start-up肯定不会出现只能打酱油的情况,只要你想做,一定会有事给你做。我当时的实习说是analog IC intern,其实是开发一个solid-state power controller, 是一个system level的power electronic的东西,只不过里面用了2块芯片,减小体积。这个实习对以后找正式工作帮助很大。不太提倡打酱油的实习,不如去玩。至于找professor做research, 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好评价。当时有机会帮一个professor做integrated antenna或者帮他上的一门课开发一个新的project, 脑电波检测的东西。一听,antenna什么的不懂,还要integrated,甚至可能以后PHD就搞这玩意儿;脑电波检测又是板极的东西,当时一犯二,就说不做。不说这个决定好坏,反正肯定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第二年:
UM是semester,分上下两个学期。可以一年半毕业,也可以两年毕业,对于有实力的人来说其实区别不大,因为模电课程一共三门,一年足以学完。觉得积累不够的可以两年毕业,多点儿时间,自己看看书。
如果一年半毕业,肯定第二年的上学期就得找工作。
如果两年毕业, 第二年上学期是否开始找工作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时候开始找工作,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当然是可以碰碰运气,找不到也可以积累经验。但是不好的方面是,如果当时有了面试,又没面上,有可能在下学期同样的职位就不会给面试了。
我自己在上学期是投了公司的,也有几个公司进了ON-SITE。感觉上有两个不利的地方:1.既然决定两年毕业,在上学期选了包括470在内的三门课,没有时间仔细复习,都是面试前抽半天看一看书。2.公司看见你是下学期毕业,一般都不会优先考虑你,而是把你放在后背栏里。具体情况,在后面会提到。
Analog/Mixed-signal/RF IC 可以找的职位:
1、IC Design engineer:芯片设计
2、System Design engineer:系统级,板极的设计
3、PTE:有很多不同的名字,Test Engineer/Verification Engineer/Product Engineer/Post-test Engineer/Post-Silicon Engineer. 大概就是芯片回来后,帮助验证芯片能够正常工作并且想办法和FAB沟通提高芯片的Yield。这个会涉及到少量工艺上的内容,主要是板极的验证.
4、ATE: Automatic Test. 这个也有不同的名字,Test Engineer/Verification Engineer之类的。主要涉及到programming,通过编程控制自动测试设备,大批量测量芯片的各项spec。就是保证投放市场之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面试经历:
其实上面的四个方向都有投,不过重点在IC Design。所以也就只总结了IC Design的面试。面试一般都分为电话面试,on-site两部分。电话面试至少一轮。on-site肯定是多轮面试,就是一整天,从早到晚4-8个人轮流面试你一个人。电话面试基本上看了RAZAVI的书的前面7章肯定都能过。On-site就不好说了,需要很多积累。都是你要进的组的人面试,而且都是technical问题, 基本没有behavior的。
电话面试一般都会简单问下简历以及technical问题。简历基本上就是你做过的PROJECT,有一种是他选几个PROJECT问。另外一种是让你说说你自己最满意的Project,这种情况,你说的PROJECT你自己一定要熟悉,如果熟悉的PROJECT比较多,可以适当的投其所好。比如如果是Mixed-signal的就说ADC,如果是RF的就说LNA, MIXER, VCO,PA。如果实在不太熟悉你写上去的PROJECT,就建议反着说,他是MIXED-SIGNAL的你就说RF, 他是RF的你就说ADC,这样便于蒙混过关。
按照时间顺序总结了一下面试:
一、
公司:Marvell
时间:2012年10月
职位:Fulltime—Mixed-Signal IC Design/ADC组
三轮电话面试,一轮SKYPE(最后一轮,相当于ON-SITE),共四轮。
电话面试都是比较基础的问题。但是到了Skype面试(On-site)就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怎么导电流的公式,就是大信号的那个。MOS的GATE电容曲线,涉及到反型层的影响。然后还有MISMATCH的问题。
结果:被拒了。
总结:因为上面的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都记的不是太清楚,当时觉得面的问题很偏,最后发现其实面的最简单的。由于第一次面试经验不足,遇着不知道的东西就不知道怎么接了。
二、
公司:TI
时间:2012年11月
职位:Fulltime—Analog IC Design
一轮On-campus, 一轮phone, 一轮也是用软件视频好像用的事WebEx,CISCO的一个软件,一般视频会议用的,最后一轮-On-site。
On-campus, 问了简历,然后让画了下Common-source,Folded Cascode,问了下优点缺点,问了下怎样减小Mismatch. 还有一些RC circuits对方波的响应,也问了方波的频谱是怎样的。总的来说都还是比较基本。
Phone也比较水,记不大清楚问题了,也就是基础的问题吧,OPAMP, Compensation之类的。
WebEx,不是面试,让做一个presentation,你这边放PPT, 那边就能看见。他们有两个人听。当时我就拿的我Intern的那个项目去说,比较新颖,可能对TI这种传统的Analog IC公司比较有吸引力。当时里面有一个用Opamp做的current sensor, 测电流用的。结果面试官之一就是做high resolution current sensor的,抓着我一通瞎问,主要就是关心我的精度能到多少,他说他们可以到1nA还是1pA, 总之精度很高,我一直在想Noise都不只这么多吧。反正我也没听懂他怎么做的,胡乱跟他说说。貌似他也很满意,顺利拿到On-site.
不得不说,TI当时可能是不准备招人的原因,On-site很水,半天,两个人,一个人一直在问我Microprocessor的东西,我当时正在做那个project,关键是他自己又不懂。另外一个问了一些power management里面的问题,涉及到Bandgap 以及一些电感的特性的题。对于电感不太熟悉,但是根据基本的VI关系,在他的引导下慢慢就知道了。
结果:面试感觉很好。比较水。但是后来了解到他们不招MS的国际学生。估计叫我去ON-site也只是闹着玩,到现在都没给消息。
总结:从面试官的职位来说,不得不说TI是模电的龙头之一。这里的模电只传统意义模电,他们有各种模块的IC产品。个人觉得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Customized IC。
三、
公司:ADI
时间:2012年12月
职位:Full time—RFIC Design
2轮phone, 然后7个人On-site. 一个比较偏僻的组,远离ADI本部。
2轮电话面试,涉及到一些基本的opamp,以及RFIC的东西,总的来说也比较简单,但是会问Bipolar的问题,因为我本科学半导体的,所以还记得一点儿。唯一一个比较新颖的问题是,两个source follower级联的ring的现象。
On-site上午是一个1个小时的presentaion+Q&A, 下午是5轮面试。Presentation我选择了ADC, 因为想来想去,你去跟Gilbert讲Gilbert Cell?你学了7天,他估计研究了7年。而且RFIC我们学的各种公式都是扔给你的,直观上的理解也不深刻。他们对ADC的了解也就限于基本的,对于新的idea比较好奇,提的问题非常多,基本上每说一个东西就会被打断,但是只要你是自己做了的,都属于比较简单的问题。 总之,Presentation进行的比较顺利,
下午的面试果然也就是OPAMP, BANDGAP,contant-gm Biasing,MIXER, LNA,Gilbert Mixer,VCO,前面两个比较简单。关于RFIC的东西,你会发现他们的想法,直观的理解果然远远超过了你的理解。比如,LNA为什么能够match到50欧姆的直观解释,Gilbert Cell的Sizing问题。这些都回答的不够理想,但是他们也只是看你在遇到问题后会怎样考虑。
结果:2013年4月才收到Offer
总结:这个组里面的人都非常NICE, 而且在谈论电路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很深刻的直观理解,并且发自内心的喜欢IC Design。他们组的理念是,很多人都觉得模电到头了,但是他们觉得不是,他们总会想新的topology,优化现有的design. Gilbert对translinear circuits的理解也非常的好。给我的感觉是,他们design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有自己的理念,追求,以及兴趣。在面试的时候,他们会非常欢迎你提出任何问题,因为他们知道两年能学多少东西。而其他大多数公司,要不然就是直接搬一个很复杂的电路,让你分析,要不然就是有点儿像是执行任务,按部就班的问题,记录结果。面对你的疑惑,很多都是觉得这种问题,你自己慢慢算,或者不耐烦,甚至觉得幼稚。或者就说不行,这样是错的,他们也给不出一个理由,或者是一个他们觉得是对的理由。就像是他们背住了一个答案一样。比较变态的是可能年代差的过于久远,以及经验过于丰富Gilbert问的问题基本上都接不上,Bipolar Collector Current noise 具体值是多少,数量级。 让用Spice语言写一个怎样计算noise积分的描述。。。果断承认不知道。
四、
公司:Maxim
时间:2013年2月
职位:Full time—High Precision DAC
1轮Phone,然后5个人的On-site. Maxim也属于老牌Analog IC 公司,做很多基础的IC模块。但是这个组也是一个小组,一共6-7个人,至少都是senior。第一次招Entry level
电话面试依然是基础题,具体记不太清楚。
On-site,最正式的一个,每个面试的都打印了一个表,要问哪些题目,你答一个,给你打一次分。各种稀奇古怪的题。从MOS到BIPOLAR, 再到各种BANDGAP,feedback,CMRR, PSRR,然后DAC的MISMATCH, DISTORTION。怎样测试CMRR,PSRR,Allen的书里面好像有讲,我直接跪了。DAC的Mismatch,distortion见都没见过,在他的引导下,也算是基本上弄明白了。
结果:被拒了,但是被推荐到另外一个ADC组。因为有个人一个星期以后就可以去工作。
总结:Manager说的几百份简历,选了100份左右比较合适的店面,选了6-7个人On-site,最后招一个人。这6-7个人其实每个人他们都可以要,就算他们不要,他们也可以推荐到MAXIM其他组。我听了就觉得要跪,当然他最后要的那个人,也给了我很大启迪,实力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机遇最重要。
五、
公司:Analog Bits(小公司,私人的,30个人左右)
时间:2013年2月
职位:Full time—Highspeed Wire-Line Transceiver(Mixed-Signal IC Design Position)
一轮电面,一轮5个人On-site,据说有个最tough的人当天要赶飞机,就只有4个人面我。
从来没接触过的模块,应该就是high-speed link, 只知道Broadcom做的的一样。
电面:最诡异的电面,面了数电怎么Sizing,一个MOS一端开路,问电压情况,Inverter输入输出短接的输出电压时多少,Inverter首尾相连,dif-pair, 没面opamp的内容。还面了一个和数电相关的感觉像测智力的,桌面上有个旋转圆盘,一半是1,一半是0,有sensor,当圆盘滑过时可以测出来是0还是1,可以选用其他数字电路,问怎么知道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对我这种427都没选过的人来说,居然稀里糊涂的答上来各种数字问题。感觉还是蛮神奇的。
On-site:由于知道要面点儿数电的,花了2-3天恶补,面试很顺利。数电都答上了,模电也简单。又有一个智力题,一杯白酒,一杯红酒,都是100ml, 白酒杯倒红酒杯1/10,再把红酒杯倒白酒杯里面1/10. 问白酒杯里面的红酒多,还是红酒里面的白酒多。仔细的想一下,小学生都会。
结果: 当场给OFFER,工资高,BONUS也非常高,工资年增长率也高。
总结:第一个OFFER,当时差点儿想接,催他们赶紧给我正式的OFFER LETTER,结果最后发现小公司很会包装自己。BONUS,工资增长都是虚的,要跟公司运营情况有关。而且当时他们说他们有最先进的工艺,他们的技术也最牛逼,22nm,能做到19G的频率。我也不了解这方面,后来发现BRCM和Marvell早就做到16nm,25G了,而且都在做更新的。所以最后我再拿到Qualcomm的Offer过后,就把它拒了。
六、
公司:Qualcomm
时间:2013年3月
职位:Full time-Mixed-signal IC Design(最后分到ADC组)
一轮电面,一轮4人On-site。
电面就是最基本的cascode opamp,但是问到了各种东西,gain,mismatch, BW, noise.
On-site 的话应该算是比较难,1个人面最基础的opamp, 小信号,1个人面Switch Cap Circuits,1个人面ADC, 还有1个人不知道准备面什么,当时让我给他讲project,我就把实习的project给他一讲,讲完基本上就没时间了。
结果:很幸运,拿到了OFFER。
总结:第一个小信号感觉比较难,但是都答出来了,和ADC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在我看来是面跪了,SC的具体NOISE分析,基本上不太会。在他们的指导下,勉勉强强做了几个出来。最后一个人,估计就被我忽悠了,至少我自己感觉还不错。所以如果有机会接触到Design的实习,就果断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还有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话,就算问到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只要你能领会他的意思,问题也不会太大。
七、
公司:Broadcom
时间:2013年3月
职位:Full time-Highspeed wireline transceiver Analog IC Design
一轮电面,一轮8人On-site。
电面就是最基本的拉扎维的书,比较郁闷的是,连拉扎维的例题他也用,而且要求的直观解释,必须是拉扎维的那种解释,还面了一两个数电题.
On-site 大概等了1个半月才给,基础知识比较简单,但是涉及到High-speed Link的模块的题,我就很不熟练了需要分析很久。总体来说难度一般。有2-3个会比较难,有phase noise以及equalizer。
结果:4月份给的Offer,已经过了Qualcomm的截止日期。
总结:Wireline transceiver一般会涉及到少量数电的问题, 对Analog Block的要求不会很高,不会有特别难的analog电路分析,是一个不同的领域,面试前可以稍微看一下基本的结构以及最原始的电路。
八、
公司:Marvell
时间:2013年3月
职位:Full time-Highspeed wireline transceiver Mixed-Signal IC Design
一轮电面,一轮6人On-site。
电面就是最基本的拉扎维的书,一个师兄面的,比较水。
On-site 上午会要求1个半小时的presentation,还不包括提问的时间。于是没办法就把ADC和Intern的项目放在一起讲。效果还不错。下午的面试比较难,会给出很复杂的电路,一开始都看不明白,但是可以慢慢分析出来。最后他们的VP面试会比较tough,都是很基础的东西,但是要求你非常仔细的讲清楚每个细节。我比较喜欢这种面试,不太喜欢复杂电路。
结果:Offer给的很快,最后还是选择了Qualcomm。
总结:Marvell面试应该算是比较难的几个之一,但是你不能马上得出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电路的理解,最终能弄明白。而且应该是除了Broadcom之外的第二大的wireline transceiver的生产厂家。他们做storage的transceiver,Broadcom不做。
感想:
要做analog,mixed-signal、RFIC的话,需要的知识面非常广,因为他们都是从analog发展起来的,所以analog电路是基础,任何面试都会涉及到。 Razavi的书应付CMOS的面试应该是比较足够了,如果是做Analog IC或RFIC的话,一般会希望对Bipolar基础知识也比较熟悉。
传统的Analog IC招的人已经不多了,估计都要求有工作经验的。然后就是Switch-cap的ADC/DAC,以及PLL在招人。RFIC的话招的人比较少,要求多数有经验,和PHD,自己感觉Customize的活动性比较小,都是根据无线传输的协议要求制定要求。WireLine Transceiver有很多工作机会,要求一点儿数电的知识。
模电就是要不停积累,刚到UM,连CS, CG, Source Follower都觉得难,一年过后,好歹知道什么是analog,mixed-signal, rf IC了。再过一年,经过很多面试,多次复习,才总算基本上算是比较熟悉基本的概念。总的来说,电面会比较基础,On-site会让人感觉很难。但是并不是说On-site的问题都要答出来,要会分析。如果是很复杂的东西,他讲你懂就不错了。
Phone Interview:1是on-campus投简历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推销自己。2.学校在这个领域的名气以及较高的GPA也可以保证你比较容易的拿到第一轮面试的机会。3.学校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比如UM飞到加州机票就要600-800,一般还要住两晚上宾馆。如果学校就在公司旁边,最多给你100刀邮费补贴就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