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本来华为和中兴不是我的首选,所以对于这两家公司的面试我特别淡定,非常放松。有的时候在我和HR交谈的时候,我都突然有种感觉:这真是在面试吗?华为本来是决定16日来东大的,但是提前了两天,因为不想让中兴抢先一步。从这样战略部署的变更就可以嗅到同行业竞争的火药味。华为的一面,一个胖乎乎的小伙把我领到会议室,让我自我介绍。没过二十字,我就开始介绍导师的项目和我的工作与贡献。项目中主要技术难点其实有三,我当时漏掉一个,没想到面试官立刻就指出来了,我在佩服他没有详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就能有如此专业的洞察力之余,更多的是突然感觉我眼前这位面试官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就在我信心十足的认为一面结束时,他突然提出让我画出设计过系统的模拟电路图,我只好坦诚地说,我没有做过,虽然很感兴趣。在管道泄漏检测项目中,我看过很多前人的方案,我知道AD前端信号的放大、滤波等预处理环节,其实有很多文章可做,但是我一直没有致力于这方面研究。一面之前,我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把数电模电一些重要知识做了突击式复习,可笑的是这个面试官没有提问。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我正想着,是不是就这么被刷了,这时候面试官突然说感觉我特别自信,是个人才,因为了解到我学习过一段时间FPGA,于是他把我推荐给逻辑工程师方面的面试官。这位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工程硕士的名词解释到保研和一等奖学金比例,居然技术方面只字不提,最后一句就是出去等一会二面吧。二面的那位能看出资历非常老,明显以前是搞软件的,问了C和C++中释放内存空间函数的区别。我们五个人岗位都不是软件,所以都不会在情理之中。二面坐在我旁边的是泉城,大开眼界。泉城的专利、竞赛获奖证书简直可以编印成册了,厚厚的一沓,着实让HR用了十分钟才看完。HR自己都说翻累了。我第一次感觉到卧虎藏龙这个词的分量。泉城本科德州学院的,离211和985貌似很远,但是他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绝对是百里挑一,所以我想到一汽这样财大气粗的央企计较人才出身的筛选观念真是可笑。那些因为出身被挡在名企大门之外的怀才不遇的人才到底该怪谁。也许,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私企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吧。泉城关注的问题很独到,从HR的回答中也能看出,华为的确给员工提供了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许鼓励创新正是它不断成长的一种强大动力。在一些技术相对成熟的国企里,就算是你的方案可以节省资源,提高效率,最后也会被主管一票否决。二面的最后HR会加深你对几个工作地点的认识。比如终端、智能家居主要集中在哪个城市的研究中心。HR暗示我投硬件可能留不到北京。
二面第二天早晨拿到offer了,没想到我这样水平一般的居然这么容易拿到了中国IT行业前景最好的私企的offer。我认识的很多人在短暂的纠结后果断卖身。
华为二面结束的第二天正好是中兴笔试。我拿到的硬件B卷是大杂烩型的。数电 魔鬼电路 电力电子 通信 各种专业知识让人难以招架眼花缭乱。问答题里考到冒险与竞争,这个我在华为和中兴的历届笔试题都看到过,真是热门考点。网上有人说只要30分以上都给一面机会,看来不能交白卷。中兴一面之前我又突击式地复习了D触发其构成分频器、晶体管特性曲线、基本运放电路。结果还是没用上,两个面试官对我导师的项目特别感兴趣。半个小时都在问。
为了中兴的终面,准备了一天英语自我介绍。结果——HR太绝了:
“你为了英语面准备了什么”,
“自我介绍” (当时不应这么诚实)
“那你用英语介绍下你准备自我介绍的过程吧“
我差点吐血了 当时 真有对策 我想是不是他们听了很多流利的自我介绍后 厌倦了 或是早猜到了我有备而来
我简单说了两句 就没话了 心里还想着 过了六级有个屁用啊 我现在英语快退化到初中水平 了 昨天想ability这个词想了半晌 今天导员短信说上海一个所 过六级就解决住房 我突然觉得好讽刺 我突击十天通过的六级居然可以在上海换套房
但是另一个面试官立刻为我圆场 说足够了 这也说明英语面的确是形式主义 或者更确切的说 中兴在东大的英语面就是走形式
然后HR提到了我迟到的问题。我觉得解释都是多余的。因为最近面试都没有严格按照通知时间执行,所以产生了思维惯性。没想到签到和面试被批了两次,以后一定做个守时的孩子。HR说你因为华为i的技术面没有去中兴的宣讲会吧?看来他调查得很详细啊!!!!!!我居然不假思索地说即使没有面试我也不去宣讲会,因为对一汽的宣讲很失望。企业介绍网上可寻,薪酬待遇可以签约再谈,听宣讲纯粹浪费时间。没想到他顺水推舟说,所以你也认为中兴宣讲也是如此。我真无言以对了。现在想,当时太过放松,这种对于HR工作的否定太不理智。
两个面试官中,河南籍自动化出身的HR更具进攻性和杀伤力,他让我说出华为面试过程中最失败的地方。百度一下你最大的缺点会发现,这是面试中常见问题之一,有些人自作聪明的对策太过雷人:“我最失败的事情就是没有早一天进入贵公司。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几乎没有缺点。”网上有评论说应该坦诚,因为这个问题主要考查的是你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一些取巧办法反而弄巧成拙。很多帖子谈到近几年中兴面试问了如果在中兴面试期间收到大公司(暗指华为)的offer,怎么办。相比之下,今天面试官的问题更有水平:第一,因为华为的面试发生在最近,这个提问会有效测试我对事情的归纳概括能力;第二,可以通过我的回答了解华为招聘的一些内幕,侦查敌情真是不孔不入。
重点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工作地点。我当时随意填了天津。没想到HR穷追不舍,大肆怂恿和诱惑我到西安和南京。他告诉我西安、南京和深圳是中兴三大基地,天津和北京发展前景不好。也透露了一线城市企业开拓市场成本太高,他建议销售岗可以考虑京津,但是如果选择技术岗,三大基地机会更多,职位可选余地更大。之后,他强调了薪水7300,免费班车和餐补以及福利房这些优厚待遇。
总体看来,中兴和华为面试氛围非常融洽。这一点非常欣赏。它可能正体现了私企求贤若渴,尤其是这两个正处于上升期的中国IT巨头。
今天下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面试。和天大微电子博士,东大机械和北邮的硕士同场竞技。竟然碰到分校一个在那里教机器人学的老师和在那里实习老井的学生。去之前已经预料到了肯定有非常专业的工程师在等着我。果不其然,不到五分钟,通过项目介绍,他们就对我研发广度和深度有了清晰了解。像这类研究所关注的就两点:成绩和项目经历。PCB布线之类的都是基本功,只有长期的verilog C 等编程经历 他们才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