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毕业季即将到来,应届毕业生们投出的上百份简历往往杳无音讯,大家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第一份简历产生了怀疑:我的简历哪里不妥?怎样的简历才能受到HR的重视?所谓旁观者清,细心翻阅了数十份应届生的简历,罗列了这个求职群体易犯的六个毛病,并给出解答妙方让大家作为参考!
简历不“简”
在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上,学生们的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一张封面,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 1-2页中文简历, 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就业推荐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等厚厚一叠简历,让招聘官们真心头疼。HR喜爱的简历根本不需要花俏修饰或长篇累牍,只需要1-2 A4张纸就可以。
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该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后。此外,证书、推荐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
板块顺序有悖于阅读习惯
求职简历的内容板块如何划分?其顺序怎样?这是首次撰写简历时遇到的一大难题。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的简历板块划分不一,顺序颠三倒四,让HR看起来非常困难。
某硕士毕业生的简历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板块是所获奖金,第三板块是实习经历,第四板块是项目经验,第五板块是教育经历,然后是个人兴趣等。该生表示自己多次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实习经历丰富,因此将这两项内容突出放在首要位置。
简历各个板块内容的撰写没有固定的顺序,然而HR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HR首先想知道应聘者的学校,专业,毕业时间,然后才是实习经历及奖学金、特长等。但看过小李简历的HR却发现,她的内容顺序与阅读习惯相悖,看了一大半还不知道她的专业和毕业学校,在努力寻找基本信息的时候,也忽略了她的奖学金等突出优点。
一般来说,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所获奖项/论文发表、英语/计算机能力、个人兴趣和特长等。此外,可以在教育经历后添加求职意向或者面试时当场填写。
基本信息“缺胳膊少腿”
“你的出生年月写在哪里?你的籍贯是哪里?你何时毕业?你的求职意向是什么?硕士应届生为何没写明本科教育经历?”基本信息就像是我们的四肢五官,缺一不可。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信息,却频频被应届生遗漏。 “马大哈”们仅专注于实习经历、培训证书等闪光点的描述,而忽略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特别是籍贯、年龄、求职意向这三项遗漏最多,而一些公司对于毕业生的籍贯/户口等非常关注。有毕业生甚至认为,应届毕业生就不用写出生年月了。另外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认为只需要写最高教育经历。
大家千万要注意,一般来说高中以后的教育经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等都必须详细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