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 Song
微信:songtaike
曾拒绝北京德勤offer就职华为总部,从2010年至今一直从事大学生求职辅导工作,并担任华民基金会讲师。目前已帮诸多学子拿到名企OFFER,包括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宝洁、玛氏、强生、华为、中兴、大众、宝马、花旗、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证券、龙湖地产、中铁、中建等知名企业。
找到好工作原来可以这样简单(一)
我把求职大致写了9步。
需要说明地是,这几步不是分裂开的。我不是让你做完第一步才可以做第二步,而要把这9步看做是一个循环或者是同时进行的过程。
第一步
不断去认识自我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又是最重要的一步。认识自我本身是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完全全的认识自己。所以我们只能求在某一时点对自己做出恰当的评价。认识自我简单来说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具体的方法可以有:
1. 清单法。拿出一张白纸,在中间画一条竖线。在竖线的左面列上你的优点,右面列上你的缺点。自己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去写,一直写到自己再不知道怎么写了。然后把这个清单给你的好朋友(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会给你全面的意见,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让他们看下你认为的优点是否是真正的优点,你认为的缺点是否是真正的缺点,或者说你还有哪些优缺点你自己不知道的但他们知道的。这一步很重要,因为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并不客观。比如,有人认为自己很有亲和力,其实呢,他的亲和力很不好。提示:此方法需要你要有能对你开诚布公的朋友,同时也需要你有宽阔的胸怀,不要把朋友的批评当作是批斗。
2. 工具分析法。说的简单些,就是做些比较权威地测试,对自己进行下评估。但是这只是个参照,不能完全相信。
3. 写自我描述日记。每天都记录下跟自己有关的事情和心理活动。比如,自己关注的事情及看法,自己的心路历程等等。这个是个很好的原始材料,基于这些原始材料有利于对自己进行评析。
4. 谈话法。找对自己了解的师长和朋友谈话,听取他们对的看法。
以上,我只是列举出了一些方法,还有很多,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开发。但是目的只有一个不断地去认识我们自己。
第二步
不断去认识专业
几乎很少有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喜欢,大家都或多或少地对自己的专业有情绪,我自己也是这样。我的专业是会计,开始时我非常不喜欢,觉得我的性格不符合。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做会计的人是需要有些闷的,而我是比较活泼的。
但是,随着我对专业地不断学习,和对不同财务人员的接触。我发现财务是很美的,而且做财务人员的性格是各异的,而且都做的很好。我觉得这里面大家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总是以一个所谓的第一印象去判断一个行业。做销售的一定要能说吗?做技术的一定要内向吗?我想现在大家和我也有一样的答案:不一定。对于任何一个专业,在刚接触时,一般都会比较地枯燥。因为此时,我们对专业知识完全不熟悉,我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最喜欢什么专业,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把所有的专业都学一遍或者把所有的工作都做一遍。
所以,我的观点是首先要学一行爱一行。如果自己有机会选择的话,在自己所认知的范围内选一个自己最不讨厌的就行了。
第三步
寻找目标企业和职位
一般来说,我们选企业和职位都会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大学所学的专业。大学的专业有两种,一种是应用型的,这种比较好对接。第二种是非应用行的,对于学这类专业的同学来说,就需要自己去感悟下这个专业还给自己带来些什么。
以我为例子,我是学财务的。那么首先对于我来讲呢,从专业方面来说,我应该去企业申请财务岗位。但是从专业的延伸性来说呢,我是学商科的学生,我也可以企业里其他的岗位,比如说公关、策划。但是对自我的分析来看,觉得自己做财务还是可以的。
对于企业的选择,理想来说,去两类企业。一是这个行业的龙头,二是去新兴行业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对于第一类企业,比较好找。但是竞争会很大,发展上应该是平稳的。对于第二类企业,风险性很大,但是如果真是选好了,以后收益也是大大。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对于第二种企业的慧眼不行,所以没法给出进入的建议。但是对于想进入第一种企业的同学来说,我建议一定要早做选取,对于一般水平的同学来说,一般要提前至少一个半学期。因为早些选取早做分析,就能早做准备。在选择自己心仪企业时也要注重下企业的文化,最好是能选择符合自己的企业。这会有易于自己以后与企业的融合。
大家一定不要害怕自己选的企业太好。大家应该这么想,只要目标企业的这个职位是对应届学生开放的,那么我就有机会。而且,如果我一直照着行业第一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就算最后自己没成功,那么还是能进入行业领先的企业。
所以一定要志存高远,但同时要脚踏实地。